动物小百科之贝壳(怎样区分贝与贝壳)

一、怎样区分贝与贝壳

www.foodmate.net/lesson/131/3.ppt 2006-7-19

贝类的分类

我们常见的九孔、笠螺、宝螺的大家族。从外表来看,它们在形态上有很大的差异,但基本的身体构造则是相同的,它们均有柔软、光滑、湿润而不分节的身体。主要由内脏团、外套膜及足部所构成(大部分种类也具有贝壳及头部)。根据贝壳的数目、鳃的构造、神经的结构及体制的型式等重要特徵,目前较合理的分类系统是将软体动物门分为八个纲。

尾腔纲

体呈细蠕虫状,头与躯干可清楚区分,体后端有外套腔具排泄功能,其内有一对羽状鳃。无石灰质板及贝壳,但被有角质并带有石灰质针状棘的外皮。生活在较深的软泥底环境海域,如毛皮贝

沟腹纲

体亦呈蠕虫状,有肥短形或细长形。口和排泄腔分别位於体之前、后端,但本纲的腹面有一纵沟,因而得名。无石灰质板及贝壳,但被有角质并带有石灰质针状棘。有的种类与珊瑚生活在一起,也可生活在较深的软泥底环境海域,如中国南海的龙女簪(Proneomenia)。

多板纲

身体椭圆形,背面有八块壳板,左右对称,口与肛门分别在身体腹面的前、后端。有些种类的体背面还有角质层或石灰质的鳞片、骨针或角质毛。体腹面有大形的足,全部为海栖种类,主要生活在岩礁区的缝隙中。本纲物种俗称为石鳖(Chiton)。

单板纲

九五二年丹麦探险船《银河号》在中美洲哥斯达黎加西侧太平洋,三千五百七十公尺的深海采到拾枚约三到四公分的笠形活贝。腹面有五对鳃及肾管,口与肛门分别在身体腹面的前、后端。直到一九五七年才被正式命名为新笠螺(或称为新帽贝) Neopilina galatheae(Lemche, 1957)。这是早於三亿五千万年前,体有分节,但已经绝灭的古笠螺(Pilina)的近亲,故被视为活化石。

掘足纲

这是一小群两端开口,壳呈象牙状的底栖砂泥环境的海水性贝类。头部退化,但足部发达呈锚形的圆柱状,可以用来潜砂,通常是在砂泥滩海域环境生活。本纲物种俗称象牙贝或角贝

双壳纲

种类约有一万五千到两万种,具有双壳,为本纲共同特徵。多数种类的鳃呈瓣状,被称为瓣鳃类;大部分的足为斧状,也叫斧足类。本纲动物身体左右对称,常见的日月蛏、牡蛎、文蛤、横帘蛤、台湾蚬、竹蛏及西施舌等,均是本纲常见的代表种,也是养殖的食用性重要经济贝类

腹足纲

种类占软体动物门的四分之三(约八到九万种),如九孔、笠螺、宝螺、蜗牛、蛞蝓及凤凰螺等,因为腹面的足部非常发达,故而得名。本纲动物在幼生期会有扭转(Torsion)现象,而形成左右不对称。腹足纲几乎遍布全世界,上自高山,下到深海;南、北极到赤道;淡水到海水的环境等都可发现。九孔、非洲大蜗牛等具有养殖潜力,食用经济价值也很高。

头足纲

具有发达的头部及双眼,头部上长有八只(章鱼)、十只(乌贼)或九十只左右(鹦鹉螺)的触腕,而真正的足则特化为本纲特有的“漏斗”。全部生活在海洋中,大都能作快速而远距离的游泳活动,头足类产量也是所有水产渔获中经济价值最高的。

二、蛤蜊、牡蛎、贝壳有什么区别啊

1、首先贝壳

因为它不是一种生物,我们所理解的狭义上的“贝壳”实际上是软体动物分泌的保护身体的钙化物,大概有两种存在形式:双壳类表现为“壳”,腹足类表现为“螺”,当然它们各自也有多种形态,其实主要成分就是碳酸钙。

2、蛤蜊

帘蛤目很多蛤的统称,花蛤是蛤蜊的一种。有时候蛤蜊即指代花蛤。

在胶东地区或被称为嘎啦(gá la),或被称为嘎(gǎ),在大连地区被统称为蚬子(xiǎn zǐ)。

特征:椭扇型壳,外面自然生长出的漂亮花纹,每个蛤都不一样。

花蛤广泛分布在中国南北海区、韩国和日本,它生长迅速,养殖周期短,适应性强(广温、广盐、广分布),离水存活时间长,是一种适合于人工高密度养殖的优良贝类,是中国四大养殖贝类之一。

根据吃货现身说法,现分出两大类海瓜子:

A类:海瓜子

覆盖地区:大连、青岛

B类海瓜子

学名:寻氏肌蛤

拉丁名:Musculus senhousei

软体动物门/腹足纲/前鳃亚纲/中腹足目/帘蛤科/肌蛤属

并不是小贻贝。

覆盖地区:厦门、闽南

3、牡蛎(生蚝)

被生吃的时候叫"生"蚝,因为太有名,所以烤着吃也叫烤生蚝。

拓展资料

烤牡蛎

一、用料

1、主料:牡蛎300g

2、调料:胡椒粉适量、调和油适量

二、做法

1、将牡蛎的肉和壳分开,壳用旧牙刷刷净泥沙。

2、将牡蛎轻柔的抓洗干净后用料酒、胡椒粉腌制10分钟。

3、烤盘包好锡纸,将牡蛎连同壳一起放上;烤箱200预热5分钟后放入烤箱下层上下火烤5分钟。

4、将酱料汁内倒入植物油搅拌均匀。

5、牡蛎烤至5分钟后,蚝汁逐渐渗出,将烤盘取出,淋上调好的COOK100酱料汁,继续烤制7分钟。

6、取出后撒上葱花即可。

三、贝壳的种类及名称

贝类种类很多,常见的有赤贝、蝾贝、田螺、海螺、蛤蜊、文蛤等。

1、赤贝

又名魁蚶,属瓣鳃纲,蚶科。常见可食用软体动物,可养殖。贝壳大而坚厚,左右两壳相等,呈斜卵圆形,极膨胀。

壳顶膨胀突出,放射肋宽,平滑无明显结节.约42~48条,以43条者为多。壳面白色,被少量棕色绒毛;壳内面白色,铰合部直,铰合齿约70枚。

2、蝾贝

海产螺类。壳厚,壳口宽阔,壳面可有珠状突、瘤突或肋纹。最大的种类是东印度群岛和澳大利亚的夜光蝾螺(Turbo marmoratus),体螺层以上的数层似鳞茎或某些东方国家用的包头巾,故得其英文名。

蝾螺的口盖特别厚,属于石灰质的,往往凹凸不平,或有弯曲的脊。大多数种类呈球形或者陀螺形,壳表面或平滑或装饰繁复,有的还有棘或凹槽。少数蝾螺有脐孔,壳口具有珍珠光泽。大部分产于热带海域,特别喜欢居住在珊瑚礁附近。

3、田螺

外壳是钙质的,较薄,螺旋形,右旋。壳外表呈黄绿色到黄褐色,颜色因环境和水质而有差异,内面灰白色,壳顶略尖,壳底膨大,壳口卵圆形,其边缘完整,有角质。

田螺耐寒而畏热,最适宜的生长温度为25℃,水温低于15℃或高于30℃即停止摄食,当水温低于10℃会钻泥,超过40℃会被烫死。田螺食性杂,喜欢夜间活动和摄食,可自然繁殖。

4、海螺

属软体动物腹足类,软体动物门。贝类主要分为五大纲,全世界有7万多种,海生的种类可通称为海螺。

海螺贝壳边缘轮廓略呈四方形,大而坚厚,壳高达10厘米左右,螺层6级。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人体必需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是典型的高蛋白、低脂肪、高钙质的天然动物性食品。

5、蛤蜊

贝壳等大,三角卵圆形或卵圆形,多数种类两侧不等。贝壳通常薄,有的种类两壳闭合,大多数种类一端开口或两端开口,常具壳皮;壳面光滑或有同心生长纹,壳内缘平而尖锐。

壳顶大都突出、前倾。小月面和楯面通常有明显的界线。壳顶边缘有一个外韧带,另有一个韧带槽,内韧带居其中。铰合部左壳有一枚裂开的主齿,倒“v”形,顶端通常愈合,主齿的后分支紧挨着1个副片;右壳主齿通常分开。

6、文蛤

贝壳外形一般较大,表面膨鼓,呈三角卵圆形,壳质坚厚,表面平滑细腻,被有一层褐色壳皮;轮脉清晰,由壳顶开始有锯齿状的褐色带,无放射肋。

背缘略呈三角形,腹缘呈圆形,其壳长略大于壳高,前侧缘圆,后侧缘末端圆,两壳大小相等,但两侧不等,壳前后不对称。壳顶突出,位于背面稍靠前方,两壳壳顶紧接,并微向腹面弯曲。

壳表有一层光亮的薄黄褐色壳皮,壳中部及边缘部分常有磨损脱落,使壳面呈白色。同心生长线清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贝类

相关推荐

最新
精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