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虫记动物小百科(昆虫记动物小百科思维导图)

昆虫记中写了那些动物?

《昆虫记》中20种动物如下:

1、石蚕 2、蜣螂 3、蝉 4、泥水匠蜂 5、螳螂 6、蜜蜂、猫和红蚂蚁 7、矿蜂 8、萤 9、被管虫   10、樵叶蜂11、采棉蜂和采脂蜂 12、西班牙犀头13、蚱蜢 14、黄蜂15、蛴螬 16、蟋蟀17、赤条蜂 18、捕蝇蜂 19、寄生虫20、松毛虫。

《昆虫记》分十卷,每一卷分17~25不等的章节每章节详细、深刻地描绘一种或几种昆虫的生活,同时收入一些讲述经历、回忆往事的传记性文章。在该书中,作者描述了小小的昆虫恪守自然规则,为了生存和繁衍进行着不懈的努力。

昆虫记动物小百科(昆虫记动物小百科思维导图)

蝉:为快乐而放声高歌,永远不知疲倦的歌唱家。

黄蜂:本能让他们遭受美丽的嘲笑,却没有赋予他们动脑筋的能力。

螳螂:外表美丽而天性凶残,是不折不扣的杀手。

蜣螂:以其它动物的尸体和粪便为食,被称为“清洁工”。

狼蛛:一口就能咬到敌人致命的部位,是一招致死的杀手。

昆虫记两种昆虫介绍?

1、螳螂:外貌:无脊椎动物,属于昆虫纲有翅亚纲螳螂科,是一种中至大型昆虫,头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休息时叠于背上;腹部肥大。复眼突出,单眼3个。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前足捕捉足,中、后足适于步行。

2、蜣螂:外貌:体黑色或黑褐色,体表有坚硬的外骨骼,复眼发达,咀嚼式口器,触角鳃叶状,有3对足,足适于开掘,有2对翅,前翅角质化,发育方式为完全变态。蜣螂能利用月光偏振现象进行定位,以帮助取食。有一定的趋光性。虫体一般呈圆形,鞘翅短,腹部末端露出。5∼30公釐(0.2∼1吋多)长。色深,有的具金属光泽。雄虫头顶有一长而弯曲的角状突。3对足共20节。牧场金龟亚科和蜉金龟亚科, 但不滚粪球,而是在粪堆下挖一洞,用以取食和产卵。蜉金龟较小,长4∼6公釐(约0.2吋),多为黑色,翅盖黄色。牧场金龟长14∼20公釐(约0.5∼0.75吋),褐色或黑色。

3、空中生活的昆虫:这些昆虫大多是白天活动,成虫期具有发达的翅膀,通常有发达的口器,成虫寿命比较长。如蜜蜂、马蜂、蜻蜓、苍蝇、蚊子、牛虻、蝴蝶等。昆虫在空中活动阶段主要是进行迁移扩散,寻捕食物,婚配求偶和选择产卵场所。

4、 瓢虫 :外貌:形似半个圆球,一般5∼10毫米(0.3∼0.4吋)长。足短,色鲜艳,具黑、黄或红色斑点。鞘翅颜色和斑点数因种类而异,九星瓢虫的图案是在橘红鞘翅上各有4个黑斑点,以及各有半个斑点,这是典型的瓢虫颜色图案。

5、萤 :外貌:小至中型,长而扁平,体壁与鞘翅柔软。前胸背板平坦,常盖住头部。头狭小。眼半圆球形,雄性的眼常大于雌性。腹部7-8节,末端下方有发光器,能发黄绿色光。萤火虫夜间活动,卵、幼虫和蛹也往往能发光,成虫的发光有引诱异性的作用。

6、蝉 :外貌:体长2∼5公分(0.8∼2吋),有两对膜翅,复眼突出,单眼3个。最大的蝉体长4-4.8厘米,翅膀基部黑褐色。

7、蚱蜢 :外貌:有称草蜢,腿部发达,用后腿可以跳比身体长数十倍的距离,后翅呈半透明,体色有绿色和褐色(与品种无关;是生活环境的保护色)。草蜢属不完全变态昆虫,稚虫和成虫相似,只有翅膀有无的分别。

8、蚂蚁: 外貌:一般体小,颜色有黑、褐、黄、红等,体壁具弹性,光滑或有毛。口器咀嚼式,上颚发达。触角膝状,4~13节,柄节很长,末端2~3节膨大。腹部第1节或1、2节呈结状。有翅或无翅。前足的距离大,梳状,为净角器( 清理触角用 )。为多态型的社会昆虫。

相关推荐

最新
精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