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小百科童书-动物小百科童书电子版 2024-11-11 22:23:32 0 0 儿童故事有哪些? 前阵子,一位朋友强烈安利我一本绘本《祖母的动物故事集》,说她孩子喜欢得不得了,缠着她讲了一晚上。 于是,我也赶紧入手了一本给儿子看。 拿到手,发现这本书又大又厚,封面包着厚厚的书皮,还有些软软的,手感很棒。心想这么厚的书,朋友家孩子才两三岁,也能喜欢看? 为什么适合小童? 1、故事、语言 《祖母的动物故事集》看绘本名字就知道,这不是一整篇故事,而是故事的集合。所以,尽管整本书很厚,但里面的每个故事都并不长。实际上,这本故事集里一共讲了8个故事,正好是七大洲(欧洲、亚洲、非洲、大洋洲、南极洲、北美洲、南美洲)的典型动物,外加一个北极圈动物的故事。 每个故事围绕一个主人公动物来讲解,都是非常简单的生活日常故事,比如说动物妈妈生宝宝啦,宝宝长大离家出走啦,宝宝贪玩迷路啦……这些动物宝宝的故事,都是非常接近生活,接近两三岁小朋友的认知的。孩子也很容易有代入感,从而模仿故事中的动物,去学习勇敢、坚强,分享、互助等等孩子成长过程中需要学会的品质。 另外,别看这本书厚,但每一页的字数都不多,简短的故事,用了很简单稚嫩的语言。比如,就像这一页,“一只体型巨大的北极熊用两条后腿站立起来,怒吼着举起了有力的爪子。他看上去能把玛蒂和她的泰迪熊一口吞进肚子里。”这两句话非常有画面感,配合绘本画面,妈妈完全可以手舞足蹈、绘声绘色地演绎,这样讲是非常吸引两三岁小宝贝的。 反而经过一定语言培训之后的孩子,可能就没那么大兴趣了——他们会觉得略显浮夸……(小大人姿态从这个时候已经开始冒头了)。 2、知识、趣味 这样的故事本身就很吸引小童,但更可贵的是,结合故事,还能穿插动物的习性等知识在里面,孩子从故事之外,还能得到很多关于动物的科普知识。这样的设计,也是非常适合小童的。 对于这么大的小童来讲,干巴巴的知识并不吸引他们,但是一边讲故事,一边顺着故事问他问题,然后再把知识以答案的形式告诉他,就会让他觉得很有意思。 比如,这个讲狼的故事,讲到这里,你问孩子,狼妈妈和宝宝采莓果吃,这故事讲得对不对呀?狼真的会吃莓果吗?狼不是吃肉的吗?孩子也会顺着你去猜去想,然后你再指着书的右上角说,看这里写着呢,狼会吃这么多东西,有鹿、兔子……还真的有野果呀! 这样的互动,两三岁的孩子真的会非常喜欢的。怪不得朋友的儿子会拉着她讲不停了。 而我们这个七八岁的大孩子,已经有了相对更多的知识储备,他们直接读过都是干货的科普绘本,所以对这种形式就没那么感冒了。 另外,别看这本书重在讲故事,但里面穿插的知识也很有设计,从地球北端讲到地球南端,每片大陆生活着什么样的动物,有重点(故事主角),有概述(动物大集合),再加上地图标示,更容易让孩子形成概念。如果配上《地图》这本书一起看,相信效果会更好。 再说趣味性,《祖母的动物故事集》本身画面精美,细节丰富,每一页都画得非常迷人,这就已经很吸引人了。还有一点,我注意到书本给每个动物起名字也是很有趣的一点。 我记得孩子还小的时候,给他讲绘本,讲到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的时候,他总是要问我图中的谁是谁,哪个是黛西?哪个是鲍伯?然后我总是一时半会讲不出来,尤其是遇到一页上面有很多人物的情况,还得仔细分辨了给他解释,有时候还不一定能讲对,这给我造成过一定困扰。 但我发现《祖母的动物故事集》就太贴心啦,它几乎给每一个出现在故事里的动物角色都起了名字,还标注这个动物本身是什么。读这本书,妈妈就再也不怕说不上来谁是谁了。 知识兼具趣味,又充满美感,这本绘本真的非常适合给小童做知识启蒙用。 3、小童的自信与模仿 两三岁大的孩子,正是模仿能力最强的时候,基本上,大人做的事情他们都想模仿。 如果大人喜欢在家看书,尤其是翻厚厚的书,孩子可能反而不喜欢去看自己那些薄薄的绘本。这本厚厚的书,刚好满足了他们模仿大人的需求,而且内容也适合他们看。 要是家长对他说,哇,你也能跟爸爸妈妈一样看这么厚的书了。然后让他自己去翻,他们也许会带给你难得的清静——这么厚的书,足够他们自己翻看好久啦。 当然,别偷懒,你还是免不了要把这么厚的书给他讲一遍——这显然是一项极其艰巨的工作。 但只要效果好,孩子能把这一本厚厚的书看完,爸爸妈妈又懂得鼓励孩子的话,孩子的自信就完全可以得到充分滋养,毕竟,能看完这么厚的绘本,孩子也会有很大的成就感呀。 最后,我发现这本绘本来自意大利著名的畅销童书作家丹尼拉,这本书是她的经典之作。一本书能畅销,能成为经典,真的是有道理的,相信你看过这本书就会有深切感受了。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