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行动物大百科全书彩图_爬行动物百科大全图片

你认为爬行纲动物哪些结构是首次出现的?

1、皮肤结构。皮肤表皮高度角质化,且外被角质鳞片,可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

2、颈部。身体首次出现了颈部,头部获得了更大的灵活性,从而使头部既能上下运动,又能转动,增强了观察陆地复杂环境的能力。

3、眼球外出现了活动性的上、下眼脸和瞬膜,在龟鳖类、鳄类和蜥蜴中出现了泪腺,其分泌物经鼻泪管由鼻腔排出。蛇眼表面盖有一层透明的薄膜,这些有保护眼球的作用。

4、肺脏内部结构复杂,分布着极其丰富的肺动脉和肺静脉的微血管,能更有效地扩大与空气接触及交换气体的表面积。能完全依靠肺呼吸,适应陆地生活。

5、卵外出现了坚韧的卵壳,生殖摆脱了水的限制。

中国十大珍稀爬行动物?

1、白鳍豚

经常有人问长江白鳍豚灭绝了吗?虽然早在2007年就已经宣布其功能性灭绝了,但是之后又有渔民说目击到过白鳍豚。到底它们灭绝没有不得而知,但是目前没有科学家再能捕捉和追踪到一条活的白鳍豚。

2、海南黑冠长臂猿

海南黑冠长臂猿是中国海南岛的特产,它们毛色极为有特点,一般雄性完全是黑色的,顶多在嘴角边有几根白毛,雌性的毛色则不同,从黄灰色到淡棕色都有。因为栖息环境被破坏,它们的数量仅存13只。

3、华南虎

说到我国珍稀动物有哪些?,许多人都会想到华南虎,它们是一种极度濒危的动物,现在仅存20只左右,野外已经灭绝。

4、扬子鳄

扬子鳄是世界上最小的鳄鱼品种之一,是一种古老而又数量稀少的爬行动物。这种珍惜的动物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目前数量稀少,不到200只。

5、麋鹿

麋鹿就是传说中的四不像,它们是世界珍稀动物,原产于中国长江中下游沼泽地带。这种动物现在仅1000只左右,也是一种稀少又珍贵的动物。

6、大熊猫

大熊猫就不需要多说了吧,在我国十大珍稀动物排行中,大熊猫的知名度最高,也最受大家喜爱。它们数量仅一千多不到两千只,大部分分布于四川境内,人工养殖的数量也不多。

7、朱鹮

朱鹮曾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日本、俄罗斯、朝鲜等地,由于环境的恶化它们数量急剧减少,到20世纪80年代的适合,仅剩中国陕西省洋县秦岭南麓有唯一的7只野生种群。后来人工繁育之后,现在数量有两千只左右。

8、仰鼻猴

仰鼻猴有五种,分别是川金丝猴(模式种)、滇金丝猴、黔金丝猴、越南金丝猴、缅甸金丝猴。主要生活于2000-3000高海拔地区,数量大概有五千多只左右。、

9、黑颈鹤

黑颈鹤主要生过在中国西藏南部、贵州、云南等地,它们是世界上唯一生长、繁殖在高原的鹤,数量有1万只左右。

10、褐马鸡

褐马鸡是中国特产珍稀鸟类,中国现存的野生褐马鸡数量在17900只左右,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简述爬行动物新出现的结构和意义?

试着回答一下,自己总结的,不一定完全。

爬行动物从两栖动物直接进化来,其进化的关键在于完全适应陆地生活。为此,爬行动物有以下新出现的结构。(以下各句,前一句是结构,后一句是意义)

1、进化完全、功能完善的肺。使爬行动物从一出生就能够完全呼吸空气。

2、颈部明显,头部能灵活转动。便于观察周围环境。

爬行动物大百科全书彩图_爬行动物百科大全图片

4、四肢更加有力,便于在陆地支撑身体和快速运动。

5、由于皮肤不再需要兼顾呼吸功能,体表有鳞片或甲覆盖,完全隔绝空气,防止了体内水分蒸发。

6、卵表面有与外界隔离的硬质膜或壳,既保护了卵,维持了卵的球形形状,也阻止了卵中水分蒸发,还兼有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功能。使爬行动物能够完全实现陆地上的繁殖,不再像两栖动物一样需要在水中繁殖。

7、趾端出现甲尖,便于运动、攀附和狩猎。

想不出其他的了。

其实就是一句话,爬行动物出现的新的结构,都是为了实现完全的陆地生活而进化出来的。

十种地上爬行动物有哪些?

1、蜥蜴

蜥蜴 (Lizard),俗称“四脚蛇”又称“蛇舅母”,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属于冷血爬虫类,其种类繁多,在地球上分布大约有3000种左右,我国已知的有150余种。大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其生活环境多样,主要是陆栖,也有树栖、半水栖和土中穴居。

2、鼍

鼍是鳄形目鳄科鼍亚科鼍属的1种。又名中华鳄,扬子鳄。俗名土龙,猪婆龙。分布于长江中下游,是中国特有的一种鳄鱼,是世界上最小的鳄鱼品种之一。

它既是古老的,又是现存数量非常稀少、世界上濒临灭绝的爬行动物。在鼍身上,至今还可以找到早先恐龙类爬行动物的许多特征。所以,人们称鼍为“活化石”。

3、蛇

蛇的行进方式最常见的,就是运用身体蛇行,以S型的方式向前推进。蛇利用腹部与地面产生摩擦。如果在玻璃下方观察蛇的行进,可以看见其腹部鳞片的移动和滑行。它们的脊椎有将近五百块的椎骨,让其成为世界上最灵活的生物之一。

4、暹罗鳄

暹罗鳄(Crocodylus siamensis),也叫泰国鳄、暹罗淡水鳄、新加坡小型鳄,主要分布于东南亚的婆罗洲、印尼、马来西亚、泰国以及越南等地。暹罗鳄鱼皮革在国际上有很高的声誉。暹罗鳄为中型鳄鱼,幼鳄孵出时则约25厘米长,成年鳄鱼最长可达到4米,常见的也有3米长。

5、变色龙

变色龙是爬行动物,是非常奇特的动物,它有适于树栖生活的种种特征和行为。避役的体长约15-25厘米,身体侧扁,背部有脊椎,头上的枕部有钝三角形突起。

6、壁虎

壁虎是蜥蜴的1种,又称"守宫"。西南地区称“四脚蛇”、“巴壁虎”,"巴壁蜥"等。体背腹扁平,身上排列着粒鳞或杂有疣鳞。指、趾端扩展,其下方形成皮肤褶襞,密布腺毛,有粘附能力,可在墙壁、天花板或光滑的平面上迅速爬行。

7、乌龟

乌龟(Chincmys reevesii )隶属于龟科、乌龟属的一种。有时特指 乌龟别称金龟、草龟、泥龟和山龟等。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于爬行纲、龟鳖目、龟科,是常见的龟鳖目动物之一。是现存古老的爬行动物。

8、喙头蜥

楔齿蜥属(Sphenodon)两种似蜥蜴的动物,是三叠纪初期出现的喙头类残留下来的唯一代表,人称“活化石”。是喙头目(Rhynchocephalia)唯一现存的爬虫类动物。仅见于新西兰的某些小岛。

9、科莫多龙

科莫多巨蜥,学名Varanus komodoensis (Ouwens,1912 ),巨蜥科巨蜥属的一种动物。又名科莫多龙,是已知现今存在种类中最大的蜥蜴。科莫多巨蜥凶猛,成体吃同类的幼体,有时吃其他的成体。能迅速运动,偶尔攻击人类;但主要以腐肉为食,每天出洞到几千米以外的地方觅食。

10、蜥螈

蜥螈(seymouria)是产于北美下二叠统上部的一种小型四足类。最早的蜥螈形类出现在石炭纪。蜥螈头骨及牙齿特征与两栖类相似,但又具有很多爬行类的特征。

脊椎的神经弧宽大,间椎体退化,肩带中的间锁骨有一个长的中央骨干,肠骨扩张,具有两个荐椎,趾骨排列特征也与早期爬行类相似。

相关推荐

最新
精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