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海洋动物的百科知识,揭秘海洋动物的百科知识有哪些 2025-02-22 03:08:10 0 0 海洋世界的生物资料? 1.花帽水母,主食是鱼,但偶尔也会吃吃同类。随着食物供给的多少,可以调整自己的大小。 2.栉水母,这些闪闪发亮的光线不是来自生物,而是让自己可以在海中自由行动的纤毛。 3.玻璃乌贼,总共有60多种品种的玻璃乌贼生存在海底,是乌贼家族中最大的一家之一。 4.海蝴蝶,虽然叫海蝴蝶,但其实是海蜗牛,有两只长得像翅膀的脚可以游泳。 5. 太平洋桶眼鱼,透明的头颅可以让鱼的双眼看到四面八方,算是最奇怪的几只鱼种之一(前面的那两点不是眼睛)。 6.彩带鳗,是鯙科的一种,生下来都是雄的,但成熟时会发展出雌性器官。 7.水滴鱼,虽然被评选为世界上最丑的生物,看起来真的超惊悚的啊。 8.精灵鲨,长长的鼻子有没有像巫婆的鼻子?觅食的模样也超级惊悚的。 9.深海小飞象,由于长了很像大象的耳朵的鱼鳍,因而得名。 10.海樽,是种很环保的动物!会吃掉水中的碳,然后压缩成小小的碳颗粒并沉淀在海底。能改善温室效应。如果可以大量繁殖这种鱼就好了。 11.海熊,是种直径小于一公厘的超迷你生物,却可以承受各种恶劣环境:-273度至180度、真空、大量辐,还能在10年干燥后起死回生。根本把蟑螂比下去了。 12.博比特虫,深海杀手!长达三公尺,有把鱼一分为二的强大力气。 13.红唇蝙蝠鱼,虽然是鱼,但不太会游泳,却学会了在海底走路。 14.梦海鼠,粉红色透明的外表,让人一眼就可以看到牠的消化器官。 15.勃氏新热鳚,个性跟外表一样凶猛,通常躲在海底遮蔽物下,有强烈的领土意识,是一只十足的生猛海鲜。 海洋动物的特点? 海洋动物是海洋中各门类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十分不同的异养型生物的总称。它们不进行光合作用,不能将无机物合成有机物,只能以摄食植物、微生物和其他动物及其有机碎屑物质为生。海洋动物现知有16~20万种,它们形态多样,包括微观的单细胞原生动物和高等哺乳动物——蓝鲸等。海洋动物分布广泛,从赤道到两极海域,从海面到海底深处,从海岸到超深渊的海沟底都有其代表。海洋动物可分为海洋无脊椎动物、海洋原索动物和海洋脊椎动物3类。海洋的生活条件相对一致,面积广大,动物中除鱼类、鲸类,还有浮游动物和游泳动物,如头足类和水母等。 在深海层,仅发现不依赖浮游生物生存的动物。 在许多大洋区,海流将营养丰富的深层海水带到浅层,使海洋浅层带增加了鱼类产量。 在海底生活的底栖动物,包括固着动物,如海绵、腔肠动物和管沙蚕等以及运动动物,如甲壳类、贻贝、环节动物和棘皮动物等。 珊瑚动物在热带海洋发展最充分。 珊瑚礁是由大量建礁动物和植物的白不垩质骨骼物质(特别是珊瑚和苔藓虫)沉积而成的。 在珊瑚礁环境中,动物最密集且最多样化。 海洋里的生物分为哪几类?它们的种类一共是多少种? 一、海洋生物种类 我国管辖海域已记录到了20278 种海洋生物。这些海洋生物隶属于5个生物界、44个生物门。其中动物界的种类最多(12794种),原核生物界最少(229种)。 全球海域数据的调查报告中提出,已经登录的海洋鱼类有15304种,最终预计海洋鱼类大约有2万种。而已知的海洋生物有21万种,预计实际的数量则在这个数字的10倍以上,即210万种。 二、海洋生物包括海洋动物、海洋植物、微生物及病毒等,其中海洋动物包括无脊椎动物和脊椎动物。 1、海洋动物 海洋动物是海洋中异养型生物的总称。海洋是重要的生命支持系统,海洋动物是生物界重要的组成部分。门类繁多,各门类的形态结构和生理特点可以有很大差异。微小的有单细胞原生动物,大的有长可超过30米、重可超过190 吨的鲸类。从海面上至海底,从岸边或潮间带至最深的海沟底,都有海洋动物。 2、海洋植物 海洋植物是海洋中利用叶绿素进行光合作用以生产有机物的自养型生物。海洋植物属于初级生产者。海洋植物门类甚多,从低等的无真细胞核藻类(即原核细胞的蓝藻门和原绿藻门),到具有真细胞核(即真核细胞)的红藻门、褐藻门和绿藻门,及至高等的种子植物等13个门,共 1万多种。 3、海洋微生物及病毒 海洋微生物来自(或分离自)海洋环境,其正常生长需要海水,并可在寡营养、低温条件(或高压、高温、高盐等极端环境)下长期存活并能持续繁殖子代的微生物均可称为海洋微生物。海洋微生物主要包括真核微生物(真菌、藻类和原虫)、原核微生物(海洋细菌、海洋放线菌和海洋蓝细菌等)和无细胞生物 (病毒)。  扩展资料 常见的海洋动物有:虎鲸、抹香鲸、海豹、海豚、海狮; 爬行动物:海蛇、海龟; 海鱼:鲨鱼、珊瑚鱼、章鱼、电鳐、蝴蝶鱼等; 软体动物:海兔、海星、石鳖; 海洋生物的由来? 地球上的生命是由无生命物质转化而来的。在太阳紫外线电离辐射、雷电、火山、高温以及局部的高压等因素作用下,原始大气层中的气体与地球上的金属化合物等不断分解与化合而产生了氨基酸、核苷酸、单糖、脂肪酸、嘌呤和嘧啶等。原始大气层中的水蒸气凝结成降雨落到地面上,上述有机物经雨水和河流汇入海洋,使海洋成了各种有机物的汇聚场所,就像一盆稀薄的“八宝”汤。在这个场所里,有机物之间不断相互作用,更进一步地为生命的产生奠定了物质基础,形成了单个的蛋白质分子,众多的分子构成了多分子体系,使生命的产生成为可能。大约在地球形成10亿年的时候,地球上原始生命才逐渐形成。那时地球上无游离氧,原始生命依靠无氧呼吸取得能量并在不断受太阳辐射线破坏的过程中逐渐完善。大约在距今10亿年前,单细胞生物才分化出多细胞生物。分化中间可能经历这样一个过程,即单细胞在细胞分裂后产生的新细胞,不再脱离母细胞过独立生活,而在一起过“集体”生活,进而成为一个有机体。多数细胞聚集到一起,不仅可以抵抗外界的不利环境,而且在长期的“相依为命”过程中,细胞“分工”才有可能,即发生组织分化,赋予植物体组织不同的功能。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