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豚动物百科知识_刺豚动物百科知识大全 2025-02-17 23:24:51 0 0 刺豚属于什么类型的动物? 刺豚鱼 刺豚,又称小硬颚鱼。最长约90厘米,和河魨是近亲,腹部有一大大的气囊,大多生活在热带的近海处。全身长满硬刺,颜色多为棕色。代表物种有白腹刺豚和棕腹刺豚(L.wheeleri)。其中,成年的白腹刺豚体形比一般的刺豚小。 刺豚是生活在海洋底层的鱼类。它本身不太喜欢游泳。刺豚的身体构造很特殊。在它肠子的下方,有一个向后扩大成带状的气尖。刺豚一旦遇到天敌,立即冲向水面,张嘴吸入空气,使气尖中充满气体。 中文名 刺豚鱼 别名 老虎鱼 界 动物界 门 脊索动物门 亚纲 脊椎动物亚门 亚目 科 豚形目 亚科 刺鲀科 属 刺鲀属 种 刺鲀 分布区域 热带近海、深海底部 刺豚是国家保护动物吗? 刺豚(又称河豚)是中国国家保护动物之一。根据中国现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刺豚被列为二级保护动物。这意味着在野外捕捉、繁殖、运输和交易刺豚都需要遵守相应的限制和管理措施,以确保刺豚种群的健康和保护。 根据相关规定,禁止非法猎捕、杀害、买卖或者非法运输刺豚。任何希望从事刺豚相关活动的个人或者单位,都需要办理相应的合法手续和许可证,并遵循当地相关执法机关的监管和指导。 需要强调的是,保护动物是全社会的责任,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保护意识,积极参与保护行动,共同努力保护刺豚及其他珍稀濒危动物的生存环境,实现生物多样性的可持续发展。 刺豚与河豚的区别? 刺豚,又称小硬颚鱼。这种身子只有90厘米长的小鱼,和大家熟悉的河豚是近亲,腹部有一大大的气囊,体表的鱼鳞变成了长长的硬刺,大多生活在热带的近海处。 刺豚.(与淡水中的河豚鱼是一类).体内含有毒素,受惊鼓起身体象刺猬一样吓退敌人。河豚,又名“气泡鱼”。古名“鯸鲐(hóu tái)”,别名也称“鲀鱼”、“气泡鱼”、“辣头鱼”,在江浙一带称“小玉斑”、“大玉斑”、“乌狼”等,在广东一带称“乘鱼”、“鸡泡”、“龟鱼”,在广东的潮汕地区称“乖鱼”,而在河北附近则称“腊头”。河豚外形似河鲀,但在现代动物分类学上将二者划分为不同纲的水生动物。 河豚被欧美统称为pufferfish,因为这种鱼遇到危险的时候就会将自己身体里注满水/气,去吓走敌人。河豚鱼在加勒比海盗和其他的海盗中很受欢迎,因为他们常常把河豚当作吉祥物来看待。在宝岛历险记中就特别突出了这一点。 河豚的身体短而肥厚。河豚生有很细的小刺。坚韧而厚实的河豚皮曾经被人用来制造头盔。河豚的牙齿,上颌和下颌是辨别衔接在一同的,仿佛两块尖利的刀片。这使河豚可以随便地咬碎硬珊瑚的外壳。河豚大都是热带海鱼,只要少量几种生涯在淡水中。河豚一旦蒙受要挟,就会吞下水或空气使身体膨胀成多刺的圆球,天敌很难下嘴。很多品种的河豚的内部器官含有一种能致人死命的神经性毒素。有人测定过河豚毒素的毒性。它的毒性相当于剧毒药品氰化钠的1250倍!只需求0.48mg就能致人死命!其实,河豚的肌肉中并不含毒素。河豚最毒的局部是卵巢、肝脏,其次是肾脏、血液、眼、鳃和皮肤。河豚毒性巨细,与它的生殖周期也有关系。晚春初夏怀卵的河豚毒性最大。这种毒素能使人神经麻木、吐逆、四肢发冷,进而心跳和呼吸中止。国表里,都有吃河豚丧命的报道。固然,品味河豚要冒着生命风险,然则因为河豚的滋味非常鲜美。所以,照样有很多贪食的人拼死吃河豚。 刺豚和河豚是一种动物吗? 不是 刺豚和河魨是近亲,但不是同一种东西。 区别: 一、身长不同 1、刺鲀外形与其他鱼类相近,但眼睛稍微凸出,身长20至90厘米,无肋骨、顶骨、鼻骨及眶下骨。 2、河鲀,俗称“河豚”,硬骨鱼纲鲀科鱼类的统称。 河鲀体呈圆筒形,有气囊,遇到危险时会吸气膨胀,一般体长在25—35厘米。 二、生长习性不同 1、刺豚春夏季向近海移动,在沿岸海区产卵,怀卵量10余万至数10万粒。 2、河鲀进入淡水,5~6月在江河中有产卵;怀卵量一般在4~5万粒间。 三、分布范围不同 1、刺豚,中国潮汕一带俗称刺乖。 主要分布在热带近海处,中国的台湾、南海等近海海域都有分布。 2、河鲀在我国资源极为丰富,中国沿海产54种,年产量约达300~400万吨,沿海一带几乎全年均可捕获。 在长江、珠江则在春、夏之间出现汛期,为沿海及江河中下游的主要渔业对象之一。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