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长类动物 百科知识 2025-02-17 07:45:47 0 0 什么是灵长类动物? 灵长类动物一般指灵长目。灵长目(学名:Primates)是哺乳纲的1个目,共2亚目16科约78属514余种。灵长目的体型变化很大,像贝氏倭狐猴体重只有30克,而东部大猩猩体重达200千克。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对握。 灵长类动物相关延伸之社会行为灵长目动物的生活和迁徙都是成群结队进行的。其规模大小根据种类的不同而不同。在群体中,有一只雄性成年的个体是整个群体的领导者。人类与其他灵长目动物不仅体质特征很相似,而且社会行为也很相近。一般认为这主要是由于它们的大脑很发达,因此它们的行为方式也比其他动物复杂。 什么是灵长类动物? 灵长类即灵长目,是哺乳纲的1个目。现生的灵长类从低等到高等排列有树猴、狐猴和眼镜猴、猴、猿和包括我们人类在内,人是从猿发展分化来的,因此人在动物界的位置也属于灵长类。灵长类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对握。 灵长类指哪些动物? 灵长目是哺乳纲的1个目,共14科约51属560余种。该类动物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对握。 灵长目动物的眼睛在脸的前面,有眉骨保护眼窝。视觉敏锐,类人猿有辨色能力,但是许多原猴没有。鼻子比其他的哺乳动物短,嗅觉退化。灵长目动物的脑相对于自身体重显得大而且重,并且很复杂。大部分灵长动物上下颌前方都有一排牙床。位于中间的叫门齿,之后是犬齿。犬齿之后是前臼齿,最后是臼齿。灵长目动物四肢会抓握,而且四肢都有5个趾头。 灵长目的多数种类鼻子短,其嗅觉次于视觉、触觉和听觉,金丝猴属和豚尾叶猴属的鼻骨退化,形成上仰的鼻孔;长鼻猴属的鼻子大又长。多数种类的指和趾端均具扁甲,跖行性。长臂猿科和猩猩科的前肢比后肢长得多。猿类和人无尾,在有尾的种类中,其尾长差异很大,卷尾猴科大部分种类的尾巴具抓握功能。一些旧大陆猴(如狒狒)的脸部、臀部或胸部皮肤具鲜艳色彩,在繁殖期尤其显著。臀部有粗硬皮肤组成的硬块,称为臀胼胝。 多数种类在胸部或腋下有1对乳头,雄性的阴茎呈悬垂形,除人类和蜘蛛猴外多数具阴茎骨,雌体具双角子宫或单子宫。大多为杂食性,选择食物和取食方法各异 什么是灵长类动物? 灵长目 灵长类动物一般指灵长目。 灵长目(学名:Primates)是哺乳纲的1个目,共2亚目16科约78属514余种。灵长目的体型变化很大,像贝氏倭狐猴体重只有30克,而东部大猩猩体重达200千克。 大脑发达;眼眶朝向前方,眶间距窄;手和脚的趾(指)分开,大拇指灵活,多数能与其他趾(指)对握。 灵长类有哪些动物? 灵长类动物有:原始猴类、嬉猴科、大狐猴科、指猴科、懒猴科、婴猴科、鼠狐猴科、进步的猴类、猿类、人、白颊长臂猿、眼镜猴科、卷尾猴科、青猴科、僧面猴科、蜘蛛猴科、猴科、长臂猿科、猩猩科、人科。 1.嬉猴科 鼬狐猴体毛为灰褐色或红褐色,腹部为乳白色。它们的头较短,耳朵大而圆。体长通常为30-35厘米(尾长相当),体重可达0.9公斤。 2.懒猴科 懒猴科(Lorisidae)是灵长目原猴亚目的一个科,是较为原始的猴类,懒猴外表很象狐猴,但是其夜间的活动习惯不一样,懒猴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南撒哈拉地区以及南亚。包括分布于南亚的瘠懒猴(瘦猴)Loris,分布于东南亚的懒猴(蜂猴,风猴)Nycticebus,分布于赤道非洲的树熊猴Perodicticus、金熊猴(金)Arctocebus和1996年才发现的假熊猴Pseudopotto五属,均为生活于热带森林中独居的夜行性树栖动物。 懒猴科均为以食虫为主的杂食性动物,平时行动缓慢,但在短时间内可以做比较敏捷的动作。懒猴属Nycticebus是分布于中国境内的唯一原猴类,本属有2—3种,即体型较大,分布广泛的懒猴Nycticebus coucang;体型较小,分布于越南、老挝、柬埔寨和中国云南南部的小懒猴(倭蜂猴)Nycticebus pygmaeus以及未被广泛承认的中懒猴(间蜂猴)Nycticebus intermedius。原本认为中国只产懒猴一种,后来发现另外的两种在中国也有分布。 3.白颊长臂猿 白颊长臂猿(学名:Nomascus leucogenys):体长为45-62厘米,体重5-7千克。腿短,手掌比脚掌长,手指关节长;身体纤细,肩宽而臀部窄;有较长的犬齿。体毛长而粗糙,雄兽以黑色为主,混有不明显的银色,只是面颊的两旁从嘴角至耳朵的上方各有一块白色或黄色的毛,雌兽体毛为桔黄色至乳白色,腹部没有黑色的毛,从而区别于黑冠长臂猿。 栖息于热带雨林和亚热带季雨林,树栖。白天活动。善于利用双臂交替摆动,手指弯曲呈钩,轻握树枝将身体抛出,腾空悠荡前进,为中、老、越三国交界地区的特有种,主要栖息于热带雨林。该物种的所有总数估什不足350只,已成为一个高度濒危的物种。 4.卷尾猴科 卷尾猴科Cebidae;capuchin-like monkey。阔鼻组(阔鼻下目)的一科。因大部分种类的尾巴具缠卷功能而得名。共11 属 29 种。体型大小差别很大,体长24~72厘米,尾长15~90厘米,体重 287~10000 克。 所有种类均为36枚牙齿;无颊囊和臀胼胝;指和趾细长,具有扁的或弯曲的指甲,有的拇指退化,有的高度发育;鼻孔朝向两侧;尾毛大多密而长,在尾端下部有一无毛区,皮肤厚实,可抓握东西;毛色有暗灰、褐、赤褐和黑色。该科主要包括绒毛猴属、蛛猴属、绒毛蛛猴属、僧面猴属、红背僧面猴属和秃猴属。 蜘蛛猴科是悬猴科中的特殊成员之一,也是猿猴类中最有趣的一种动物。悬猴科动物有一根卷曲的尾巴,这根尾巴既有平衡身体的作用,又有抓曳食物、悬吊躯体的功能。主要种类有夜猴、吼猴、卷尾猴和蜘蛛猴科等。其中又以蜘蛛猴科的尾巴最为奇妙。 灵长目的形态特征: 灵长目的体型变化很大,东部大猩猩体重达200千克,最小的灵长类动物是西马达加斯加落叶林中最近被重新发现的小鼠狐猴,该种动物头部和身体的长度为6.2厘米,尾部长度为13.6厘米,平均重量为30.6克;或贝氏倭狐猴体重只有30克。灵长目动物的眼睛在脸的前面,有眉骨保护眼窝。视觉敏锐,类人猿有辨色能力,但是许多原猴没有。鼻子比其他的哺乳动物短,嗅觉退化。 灵长目动物的脑相对于自身体重显得大而且重,并且很复杂。大部分灵长动物上下颌前方都有一排牙床。位于中间的叫门齿,之后是犬齿。犬齿之后是前臼齿,最后是臼齿。灵长目动物四肢会抓握,而且四肢都有5个趾头,接近人类特征。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