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百科医生是谁(世界动物大百科全书的作者简介)

一、复仇者联盟2里的女医生叫什么

《复仇者联盟2》中饰演女博士的演员是秀贤。

2014年,秀贤在韩国首尔参加《复仇者联盟2》的试镜,以40:1的比率通过了试镜,出演电影其中的托尼·史塔克的旧友--“赵海伦”博士。2015年4月17日,与小罗伯特·唐尼、克里斯·埃文斯一同出席电影《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在韩国首尔的首映礼。

扩展资料:

秀贤(수현),1985年1月25日出生于韩国,模特、演员。毕业于梨花女子大学国际学。

2005年,当选韩中超级模特选拔赛冠军。2006年,凭借电视剧《游戏女王》获得SBS演技大赏新人奖。2012年,凭借电视剧《Standby》中的“金PD”一角,获得MBC演艺大赏喜剧部门优秀女演员奖。2014年底,出演美剧《马可波罗》。

2015年5月,出演电影《复仇者联盟2:奥创纪元》,在其中饰演托尼·史塔克的旧友“赵海伦”博士。2017年8月,主演电影《黑暗塔》上映。2018年11月,主演的好莱坞电影《神奇动物:格林德沃之罪》全球上映,在片中饰演纳吉尼。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复仇者联盟2

百度百科—秀贤

二、被尊为医祖的是谁医圣、药王呢

医祖扁鹊

扁鹊,战国时医学家。姓秦,名越人,齐国渤海卢(今济南市长清县)人。扁鹊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鼻祖,对中医药学的发展有着特殊的贡献。扁鹊年轻时虚心好学,刻苦钻研医术。他把积累的医疗经验,用于平民百姓,周游列国,到各地行医,为民解除痛苦。由于扁鹊医道高明,为百姓治好了许多疾病,赵国劳动人民送他“扁鹊”称号。扁鹊,传说是黄帝时代的名医。

扁鹊看病行医有六不治原则: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不治;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的人不治;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的人不治;四是病深不早求医的不治;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的不治;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的不治。扁鹊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总结出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的诊断疾病的方法。在这四诊法中,扁鹊

尤擅长望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的切脉技术高超,名扬天下。

医圣张仲景

张仲景,名机,字仲景,东汉时期南阳郡涅阳人,他是中华民族悠久文明史上最杰出的医学家之一,他所著述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是中医“四大经典”的重要组成部分;他所确定的“辨证论治”原则,更是中国医学宝库中的瑰宝,它使中华民族的医药学以其自身的特色立于世界医学之林,张仲景本人也被后人尊称为“医圣”。

药王孙思邈

孙思邈,京兆东原(今陕西省耀县孙家塬)人,是我国乃至世界历史上著名的医学家和药物学家。历史上,被人们尊为“药王”。

生平及其创作

孙思邈生于西魏大统七年(公元541年),卒于唐永淳元年(公元682年),享年一百四十一岁。葬于故里孙原村孙氏祖茔。孙思邈幼年体弱多病,汤药之资而罄尽家产。他自幼聪明过人,日诵千言,西魏大将独孤信赞其为“圣童”。他通晓诸子百家,博涉经史学术,兼通佛典。由于幼年多病,十八岁立志学医,二十岁即为乡邻治病。他对故典医学有深刻的研究,对民间验方十分重视,一生致力于医学临床研究,对内、外、妇、儿、五官、针灸各科都很精通,有二十四项成果开创了我国医药学史上的先河,特别是论述医德思想、倡导妇科、儿科、针灸穴位等都是先人未有。一生致力于药物研究,曾上峨嵋山、终南山、下江州,隐居太白山等地,边行医,边采集中药,边临床试验,他是继张仲景之后中国第一个全面系统研究中医药的先驱者,为祖国的中医发展建树了不可磨灭的功德。

孙思邈医德高尚,他认为,医生须以解除病人痛苦为唯一职责,其它则“无欲无求”,对病人一视同仁“皆如至尊”,“华夷愚智,普同一等”,他身体力行,一心赴救,不慕名利,用毕生精力实现了自己的医德思想,是我国医德思想的创始人,被西方称之为“医学论之父”,与希波克拉底齐名的世界三大医德名人之一,中国古代当之无愧的著名科学家和思想家。孙思邈一生淡泊名利,多次推却做官召请,周宣帝时,征召他为国子博士,唐太宗欲授于爵位,唐高宗欲拜谏议大夫,却固辞不受,一心致力于医学。

孙思邈一生勤于著书,晚年还隐居于陕西耀县五台山(药王山)专心立著,直至白首之年,未尝释卷。一生著书八十多种,其中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影响最大,两部巨著60卷,药方论6500首。《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合称为《千金方》,它是唐代以前医药学成就的系统总结,被誉为我国最早的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对后世医学的发展影响很深远。

影响

孙思邈是中华医学发展先河中一颗璀璨夺目的明星,在中外医学史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功勋,千余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高度评价和崇拜。唐太宗李世民赞孙思邈“凿开径路,名魁大医。羽翼三圣,调合四时。降龙伏虎,拯衰救危。巍巍堂堂,百代之师”。宋徽宗敕封为“妙应真人”,被后世尊称为“药王”。现今我国各地都有祠堂纪念。陕西耀县药王故里孙原村现存有药王孙思邈诞生遗址、幼读遗址、药王墓及孙氏茔园,药王碑苑和宏伟壮观的药王纪念中心药王祠堂,每年农历二月二开展规模宏大的药王孙思邈文化节纪念活动。平时有来自日本、台湾、香港和全国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

药王孙思邈对我国医药学贡献的“二十四个第一”:

1、医学巨著《千金方》是我国历史上第一部临床医学百科全书,被国外学者推崇为“人类之至宝”;

2、第一个完整论述医德的人;

3、第一个倡导建立妇科、儿科的人;

4、中西医结合工作第一人;

5、第一个麻风病专家;

6、第一个发明手指比量取穴法;

7、第一个创绘彩色《明堂三人图》;

8、第一个将美容药推向民间;

9、第一个创立“阿是穴”;

10、第一个扩大奇穴,选编针灸验方;

11、第一个提出复方治病;

12、第一个提出多样化用药外治牙病;

13、第一个提出用草药喂牛,而使用其牛奶治病的人;

14、第一个提出“针灸会用,针药兼用”和预防“保健灸法”;

15、系统、全面、具体论述药物种植、采集、收藏的第一人;

16、第一个提出并试验成功野生药物变家种;

17、首创地黄炮制和巴豆去毒炮制方法;

18、首用胎盘粉治病;

19、最早使用动物肝治眼病,现在证明富含维生素甲p

20、第一个治疗脚气病并最早用彀树皮煎汤煮粥食用预防脚气病和脚气病的复发,比欧洲人早一千年,现在证明富含维生素乙;

21、首创以坤剂(雄黄等)治疗疟疾病,比英国人用砒霜制成的孚勒氏早一千年;

22、第一个提出“防重于治”的医疗思想;

23、首用羊餍(羊甲状腺)治疗甲状腺肿。

24、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位深入民间,向群众和同行虚心学习、收集校验秘方的医生。

三、世界动物大百科全书的作者简介

大卫·麦克唐纳(David Macdonald)是牛津大学著名的动物行为学家,具有深厚的理论积淀和丰富的野外调查经验,15年来,他对赤狐的研究锲而不舍,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因此而闻名于世。他出品了很多有关哺乳动物的音像制品和图书,近来由探索出版公司推出的科普专著《海豚的微笑》中,他也是主要作者之一。

四、张孟闻是谁

张孟闻

张孟闻(1903年-1993年),浙江宁波人,动物学家、教育家。1926年毕业于东南大学动物学系,1936年获法国巴黎大学科学博士学位。

曾任北平大学农学院副教授,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研究员,法、比、英、荷诸国博物院客籍研究员,浙江大学、复旦大学教授,中国科协上海分会副理事长兼代总会总干事与总编辑。

建国后历任复旦大学教授及生物系主任、哈尔滨师范学院、黑龙江大学教授、中国动物学会上海分会理事长、全国社联宣传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科普协会副主任委员等。

现任中国两栖爬行动物学会第一届名誉理事长。长期从事生物学教学和研究工作,宣传动物学科普知识,为培养人才、促进我国动物科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著有《中国蝾螈志》、《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主编《科学》、《大百科全书生物学卷爬行纲》、《中国动物志、爬行纲志总论、鳄形目及龟鳖目志》;合编《中国科技史探索》等多种刊物。

从事两栖动物和爬行动物研究数十年,编写完成了《中国动物志·爬行纲》卷等多种论著。对脊椎动物分类学和比较解剖学也进行过一些研究。是中国生物科学史研究的奠基人之一,培养出大批生物学人才。在科普工作上也作出了贡献。

中文名:张孟闻

国籍:中国

出生地:浙江宁波

出生日期:1903年

逝世日期:1993年

职业:动物学家、教育家

毕业院校:东南大学、法国巴黎大学

代表作品:《中国动物志·爬行纲》

个人履历

张孟闻(1903-1993),浙江宁波人。1926年毕业于东南大学。毕业后任浙江水产学校教师兼总务长。北伐战争开始后,在白崇禧部下任秘书,“四一二”政变时,流亡日本,两个月后回国,任宁波省立四中教员,并在上虞春晖中学兼课。1928年应生物学家秉志教授邀请,去北平大学农学院任副教授。半年后,又应秉志教授聘请,到南京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员兼秉志教授秘书。1934年获得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奖学金去法国巴黎大学留学。1936年获博士学位,并获得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奖金。考察了德国马普博物馆、柏林大学博物馆、法兰克富哥德博物馆;比利时的皇家博物馆、瑞士博物馆、荷兰海牙博物馆、英国不列颠自然博物馆。1937年应竺可桢的聘请,任浙江大学教授,抗战开始后随校迁到贵州。1943年应国立复旦大学邀请,到重庆。在重庆谢绝国民党要人接见,直奔北碚上课。1946年随复旦大学回上海。

建国后,1951~1952年任复旦大学生物学系主任。1952年院系调整后,任生物系副系主任兼动物学教研室主任。1958年调任黑龙江大学任教,并承担筹建该校生物学系的工作。1963年该校生物系合并到哈尔滨师范学院,张孟闻随系到哈尔滨师范学院任教。1976年退休前移居上海。1980年受聘于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为兼任教授,1982年任该校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教授。

张孟闻在复旦大学任教16年,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他热爱祖国,为人正直,襟怀坦白,努力工作。他担任生物系领导工作,更是尽心尽力。为了把复旦大学生物系办成课程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的系,他聘请著名学者、专家来系任教,或来系兼课,开设了不少国内未曾开设过的课程。为了添置图书设备,建立和扩建新的实验室、标本室;他四处奔波,筹集经费,复旦大学生物系能挤身于国内先进行列,有他的一份心血。

张孟闻1942年刚到复旦大学任教,就为寻找费巩教授与国民党当局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他的正义感得到复旦师生的好评。不久,他参加发起组织“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并推举为该会重庆北碚区负责人。抗战胜利后,他参加上海大学教授联谊会,积极参加爱国民主运动。1948年,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发展成为全国性组织,他担任上海分会副理事长,同时主编该会刊物《上海科协》。1949年曾任该会代理总干事。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上海分会与中国科学社联合,组织“民主与科学”座谈会,开展爱国民主斗争,他是负责人之一。北平召开全国科协代表大会筹备会,他是筹备会成员。并出席第一次全国科协代表大会。会后,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学会联合会(“全国科联”)、全国科学普及协会(“全国科普”),被选为“全国科联”的宣传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科普”的委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他是特邀代表。张孟闻是科技界的著名爱国民主人士,建国后,他历任上海市“科联”常委兼宣传委员会主任委员,上海市科普协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各界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上海市政协第一、二届委员。

张孟闻从事教育和科研事业60多年,治学严谨,学问渊博,专长生物学、动物学、生物科学史。对两栖动物、爬行动物、脊椎动物以及鸟类研究造诣尤深,是我国生物科学史奠基人之一。他重视调查研究,重视我国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建国初,他就参加全国“科联”组织的“东北考察团”,写出《我们的东北》、《大连》等调查报告,详细论述东北地区生物种类及其开发利用的价值。在黑龙江任教期间,跑遍整个黑龙江,从中部五大连池出发,南到牡丹江,东到贴近前苏联的东宁,北到进入北极的滇河,西到内蒙古呼伦贝尔,对这一广大地区的两栖类动物、鱼类,进行了详细调查,写出详细调查报告,并在广州召开的学术会议上报告。

张孟闻曾任中国动物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会名誉理事长,上海自然博物馆筹备委员会副主任等职。

人物生平

张孟闻(笔名林文),1903年7月5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父亲张葆灵原为国文教师,后投身于辛亥革命。张孟闻在父亲的身教言传影响下,写得一手好字和好文章,中学时代就参加学校中的雪花社组织,以笔墨抨击当时的黑暗势力。1922年考取国立东南大学生物系。他勤奋学习,仅用4年时间修完了5年的课程,于1926年完成了动物学系和心理学系的学业,取得东南大学理学士学位。由于当时军阀混战,时局动荡不安,他毕业后只得接替他父亲的教职,在浙江水产学校教国文和公民课,并兼任该校总务长。北伐战争时期,他在北伐军的东路军前敌总指挥白崇禧部下任秘书。1927年四一二事变后,他流亡日本,两个月后遵父命回国,在宁波市省立四中担任班主任兼授国文和高中部生物课,并在上虞白马湖春晖中学教博物和英文课。

1928年,张孟闻应秉志教授电邀,到北平大学农学院任副教授,讲授动物学和比较解剖学。半年后又应秉志教授的聘请,在南京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员,又担任秉志教授的秘书,兼管总务,历时6年之久。1934年他被邀参加中国动物学会成立大会。同年年底,获得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甲种奖学金去法国留学。在法国国立自然博物馆蛙蛇研究所所长L.Roule的指导下做研究,用一年半的时间完成了《中国蝾螈专论》博士论文,论文得到法国当代生物学大师P.Wintebert教授的好评,取得巴黎大学博士学位,由此使他再次获得中华教育文化基金会的奖学金。他利用这笔奖学金先后考察了德国、比利时、瑞士、荷兰、英国,以及意大利的一些博物馆。

1937年,张孟闻接受浙江大学校长竺可桢教授的聘请回国。当他踏上祖国大地时,正值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学校被迫内迁,在迁校途中,他以大自然为课堂讲授动物学和野外实习课程,并沿途收集标本,写出了《宜山蛇类记》和《湄潭鸟类志》等多篇论文与讲义。

1943年,张孟闻应复旦大学之聘来到重庆。一到重庆未进校门就被当时教育部部长陈立夫召见,要聘他为部聘教授送美国留学,当时资源委员会主任委员翁文灏也要派他去美国,而组织部部长朱家骅则要他到复旦去整顿三青团,动员他立刻加入国民党。张孟闻一一拒绝了这些招聘。他到复旦大学后为寻找失踪的浙江大学训导长费巩教授与国民党当局展开了面对面的斗争。

1945年7月在重庆召开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成立大会。张孟闻当选为北碚区负责人。他回沪后任上海分会的副理事长(1948~1950年),并主编《上海科协》刊物,次年又担任总会的代理总干事与总编辑(1949~1950年),还兼任中国科学社常务理事(1950~1958年)和《科学》杂志总编辑(1948~1952年)。他曾与复旦大学的左派教授陈望道、洪深、潘震亚等一起去上海市政府向市长吴国桢说理,要求民主。他们还与交通大学等校的教授共同发起成立“上海国立院校教授联谊会”。

上海解放后,上海科协借岳阳路中国科学院上海办事处礼堂召开庆祝大会,张孟闻主持会务,陈毅市长亲临讲话,勉励科技人员要为人民服务。张孟闻经夏衍介绍与陈毅市长相识。此后他担任了上海市第一届、第二届政协委员兼科技组组长。

1949年张孟闻出席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科学代表会筹备会议及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该会决定成立全国自然科学学会联合会(简称全国科联)与全国科学普及协会(简称科普)两个全国性科学团体,张孟闻被选为全国科联的宣传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及全国科普协会委员(1950~1958年),回沪后又担任了上海科联常务委员兼宣传委员会主任委员及上海科普副主任委员。此外他还曾担任中国动物学会常务理事及其上海分会(后来改为上海动物学会)的理事长、中国科学社总编辑(1948~1952年),主编《科学》、《科学画报》、《中国科学社丛书》等刊物;华东从猿到人展览会副主任委员,上海自然博物馆筹备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1951年起担任复旦大学生物系主任。直到1958年因被错划为右派分子而解除一切职务。

1958年后,张孟闻被迫调至黑龙江省,承担筹建黑龙江大学生物系的工作。1963年该校生物系合并到哈尔滨师范学校生物系,他在该系执教脊椎动物学、脊椎动物分类学、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鱼类学、野外实习等课程。还对黑龙江省的脊椎动物资源进行了较全面的区系调查。1962年被摘掉右派分子帽子(1979年恢复了名誉)。在1966年开始的“文化大革命”中,他再次受到批判,这一年妻子病故,1970年小儿子溺死于松花江中,使他身心受到严重伤害,于1976年退休,移居上海。退休前与上海江湾医院医生陈清如结婚。

1980年张孟闻受聘于华东师范大学生物系为兼任教授,两年后改任该校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教授,继续编写《中国动物志·爬行纲》卷的工作,还招收了两名生物学史的研究生。此外,他还受聘为“中国大百科全书”生物学卷的编委会委员,主编爬行纲史部分。

1982年中国动物学会两栖爬行动物学会在四川成都召开成立大会,会上一致推举没有到会的张孟闻为名誉理事长。

1985年张孟闻不幸患了肾癌,手术后在华东医院和妻子的精心医治护理下很快恢复了健康,在这劫后余生的日子里,他又埋头书案,整理他多年在教学实践基础上积累下来的丰富知识和经验写成的《脊椎动物比较解剖学》和《脊椎动物学》。

1991年,华东师范大学为张孟闻筹办了90华诞庆祝会,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钱燕文、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赵尔宓和苏州铁道师范学院教授赵肯堂一起为他编辑了一本纪念文集。黑龙江、哈尔滨、吉林、四川、海南、河北、江浙各省的不少科教界学者来函来电祝贺,他的复旦旧时门人相聚一堂,真是“桃李满天下,笑在丛花中”。这是对他毕生功绩的肯定,补偿了他在坎坷岁月中经受的创伤。

技术成就

当张孟闻在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任研究员时,了解到当时国外的生物科学正在蓬勃发展,而中国的生物科学还只处于萌芽状态。特别是从事脊椎动物中两栖类和爬行类动物研究的人更少,于是立志要填补这一空白。开始时,他在生物所所在地区附近进行调查,半年后写出了《南京的两栖动物》论文,因为这是他第一次试写论文还有些胆怯,在征得方炳文教授的同意后,将方教授的名字同他一起署名发表。当时得知有一支日本的科学调查队来中国考察长江上游地区的生物资源,为抢先取得调查资料,秉志教授组织了中国的调查队去长江上游调查,这对张孟闻来说是极好的采集机会,他们赶在日本调查队的前面到达四川、江西、贵州等地采到许多动物标本,在极短的时间内整理成调查报告发表,在科学上为中国人争了口气。张孟闻发表的论文和调查报告有9篇都用英文书写刊登在国内外杂志上,如“四川两栖类略述”,“四川爬虫类述图”,“浙江蝾螈志”,“浙江爬虫类简述”,“江西两栖类概要”,等;还发现了2种蝾螈新种:镇海疣螈和贵州疣螈。此外还整理生物所原先采来的标本。写出了“长江流域习见脊椎动物名录”,这是长江流域脊椎动物最早的记录。由于上述的研究成绩,张孟闻被邀参加了中国动物学会在江西庐山召开的成立大会,他是大会中最年轻的科学家之一。

张孟闻对蝾螈类的研究最有心得,除了上述研究外,在1935年一年之中就在国外期刊上发表了4篇研究论文。他的博士论文“中国蝾螈专论”内容丰富,详述了中国蝾螈的种类,并从形态解剖的差异上给以分类比较,还绘制了许多精美细致的解剖图,得到法国当代生物学大师P.Winterbert的好评,给论文的评语是Tre’shonorable(很可敬),全场为他鼓掌,张孟闻也由此再次获得奖学金。这篇获得好评的论文在30年后的1968年又被美国两栖爬行动物学会重印成单行本,还在论文前面加上引语,分发给每个会员作为典范。在访问哥德博物馆时,他以客籍研究员身份研究蝾螈的解剖,发表了《琉球蝾螈的肋骨》的研究论文,刊登在该博物馆学报的卷首。张孟闻在爬行动物的调查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除了对四川、浙江、广西等地进行了普查外,还对江西宜山地区的蛇类做了专题调查,写出了“宜山蛇类记”,这是一篇惟一的宜山地区调查报告,得到浙大校长竺可桢教授的赞赏。

在1955年及1956年的复旦大学校庆会上,张孟闻提出两篇长达数十页的学术报告“中国的两栖纲动物”和“中国的爬行纲动物”,这两篇姊妹作都是在查考了古今中外的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经过全面的分析研究,并以中国动物种类的固有形态作为分类依据,制定出适于我国的动物分类系统,这是对我国两栖纲和爬行纲动物研究的全面性总结,为进一步研究两栖、爬行动物打下基础。

1973年张孟闻担任了编写《中国动物志·爬行纲》卷的任务,为了写好动物志,他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先后发表“爬行动物特征、分目与鳄形目”,“爬行纲动物研究简史”,“爬行纲特征与其亚目分目”等文章,前两篇著作引起国际学者的注意,美国和英国都曾来信索取。他还针对扬子鳄与湾鳄的歧异,在“博物”杂志上发表了“释鼍鳄”一文,引用竺可桢教授的5000年气象变化的理论来解释湾鳄在中国岭南出现与灭迹的因果关系。“中国动物志爬行纲”卷已于1985年完成初稿,1988年经修改后送交中国科学院动物志编辑委员会。

动物分类学是研究动物科学的基础,张孟闻在研究两栖爬行动物的过程中很早就注意到分类学的重要性。1942年他为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成立十周年写了一篇论文“中国生物分类学史述论”。为了研究分类学的历史,他从最早的甲骨文开始,览阅《诗经》,《尔雅》,《吕氏春秋》等包括商、周、秦、汉、唐、宋各朝代古书的基础上,详细阐明了人类从开始认识物种,给予名称,进而按特征分列到一定范畴中去的生物分类学发展史迹;同时指出中国生物分类学的雏形是以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为代表,国外最早的动物分类学家林奈还迟于李时珍150年,却后来居上。由此提出我国生物分类学的研究必须急起直追,迎头赶上。他的“中国两栖纲动物”与“中国爬行纲动物”两篇学术论文中提出的分类系统就是在这个思想指导下所取得的成就。他在研究动物分类学的过程中还注意到物种与分类学的关系,强调了物种对分类学的意义,发表了“物种新论”、“物种概念”等文章。在1957年发表的“脊椎动物分目的语尾统一拟议”一文中,他提出以“formes”一词作为脊椎动物分目的语尾的见解,被广大学者接受并在全国范围内广泛采用,澄清了分目语尾中的混乱现象。1961年他在黑龙江大学所写的脊椎动物分类学讲义,是一份长达230页的相当完整的教材,详细论述了分类学的意义、概念及其发展历史,在各纲目特征中也都有各纲的分类简史,并突出了物种在分类中的重要性。这份讲义曾获得鱼类学家伍献文的称赞,认为这样的教材才是真正的分类学讲义,而当时国内已有的同类书籍大都只是分类检索表,称不上是分类学。遗憾的是当时张孟闻正处在逆境之中,未能将它印成书刊。

1955年复旦大学生物系首次开设“生物学史”课程,张孟闻负责讲授中国生物学史部分。该年校庆会上他提出一篇“中国生物学史概要”的报告,内容共分八章,述及中国生物学的始萌、农牧交替、农业兴盛与封建制度的建立、秦汉专制统治下的生物学、中外交通与帝国主义入侵后的中国生物学,以及中国生物学史的现状与前瞻。它是我国生物学史论述的第一篇专著,亦是前所未有的比较全面的资料。为中国生物学史的研究打下了基础。要撰写这篇学术研究论文并不容易,除了具备生物科学知识外,还必需有较好的古代文字基础,要熟悉甲骨文才能追溯到古代的文化中去,寻觅动物知识起源的踪迹。早在1942年,张孟闻发表的“中国生物分类学史简述”就已述及中国生物学史的内容。在国际科技史专家李约瑟博士所著的“中国科技史”第一卷的导论中,曾写到他从张氏此文得到中国生物学史的知识,由此可见张孟闻是国际公认的研究中国生物学史的学者,1947年张孟闻出版了一本小册子名为《中国科学史举隅》,内容包括三篇论文:①学术史迹的捡取与发扬;②中国生物分类学史述论(转载);③物种问题的生物史观。这本小册子在1990年被收编到《民国丛书》第一篇第90卷中。

由于张孟闻对中国生物学史的研究,与李约瑟早有学术交往。1979年10月,李约瑟博士来中国访问,专程到上海托人去江湾五角场寻找已经退休的张孟闻。两位学者在锦江饭店会见,亲切交谈,还拍照留念。在李约瑟博士80寿辰之际,张孟闻与胡道静教授共同发起编写“中国科技史探索”论文集以志庆贺。张孟闻为论文集写前言,并整理了邹树文教授的遗稿“中国古代的动物分类学”,还为论文集写了一篇“四灵考”的专题文章,将古代神话传说中的“龙、凤、麟、龟”四种灵物从古代象形文字发展的轨迹中加以考究,并给出现代科学的解释。为推动国际间的文化交流,张孟闻考虑到李约瑟著的“中国科技史”有7卷31册,在德、法、日、意、西班牙等国都有译本。而中国迄今为止尚只译出3卷3册,就主动将该书31册49章的目录全部译出,刊登在他所编的《李约瑟博士及其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此外他还写了《我所认识的李约瑟博士》、《我与中国生物学史的研究》,介绍他从事中国生物学史研究的情况。张孟闻为我国生物学史的研究作出了可贵的贡献。

张孟闻对科普工作极为重视,解放后他担任全国科普委员及上海科普副主任委员时,主编“科学”杂志,又担任《科学画报》总编辑,还主编上海科协和上海科联领导下的若干刊物,积极宣传科学要为人民大众服务的观点。在举办“华东从猿到人展览会”时,他担任筹备会的副主任,负责规划展览会的全部内容,使展览会成为宣传科普的一个好阵地。并为中学师生编写了一本70余页的小册子《人从哪里来》,回答师生们提出的问题。后来又写了《动物的进化》,进一步对人类起源给予论证。其实张孟闻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宣传科普知识,他曾在《科学画报》等刊物上发表过“大王爷”,“桃花流水鳜鱼肥”“杜鹃”,“黄鹂”等科普文章。在他写的“关于书的话”一文中论述了书的功用及其历史发展过程,引导人们从书中获得知识。他以散文形式写成的“青青池塘处处蛙”一文,文笔活泼,兴趣盎然,又不失科学性,引起科普协会同仁们的赞赏。1984年他在《博物》杂志上发表的7篇连载“说龙”文章,针对“龙”在国内外的种种传说,给予论证,他从古代甲骨文开始考证,又用现代科学观点给予分析,提示人们“龙”只是一种虚拟的动物,是与爬行类相关的一个想像的动物。

简历

1903年7月5日出生于浙江省宁波市。

1922~1926年就读于东南大学并毕业。

1927~1928年任浙江省立四中教员。

1929年任北平大学农学院副教授。

1929~1934年任中国科学社生物研究所研究员。

1935~1936年任法国国家自然博物馆鱼类及蛙蛇研究所客藉研究员。

1937年任德国法兰克福博物馆、英国伦敦不列颠自然博物馆客籍研究员。

1937~1942年任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

1942~1958年任复旦大学生物系教授、系主任。

1958~1963年任黑龙江大学生物系教授。

1963~1976年任哈尔滨师范学院生物系教授

1976年8月退休。

1980年9月~华东师范大学兼职教授。

1995年病逝。

个人作品

发表论著有:《浙江两种蝾螈》、《浙江爬行类动物简述》、《四川两栖类动物略述》、《四川爬行类动物略述》、《黔桂棘皮蝾螈志》、《长江流域习见脊椎动物名录》、《越南中螈属名应予重订》、《中华四种螈刍图记》、《中华大鲵》、《东亚蝾螈专论》、《中国生物学史简述》、《中国两栖纲动物》、《中国爬行纲动物》等。

相关推荐

最新
精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