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介绍螳螂百科-动物介绍螳螂百科视频

螳螂介绍?

螳螂(学名:Mantodea),螳螂目螳螂科动物。

螳螂头呈三角形且活动自如,复眼大而明亮,触角细长,颈可自由转动,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前翅皮质,为覆翅,缺前缘域,后翅膜质,臀域发达,扇状,腹部肥大。其肉食性,猎捕各类昆虫和小动物,除极地外,广布于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

螳螂小知识?

螳螂是昆虫中的一种,其前肢特别发达,形似盔甲,具有强悍的捕猎能力。螳螂可以进行一些特殊的攻击动作,例如甩臂和侧翼威吓等,是比较聪明的昆虫之一。

它们有许多不同的物种,通常在树林、田野和草丛里可以看到它们的身影。

螳螂的生存方式比较单一,主要靠捕食昆虫为生,并且可以满足饮水、交配等需求。

如果被威胁,螳螂会向任何人或动物展示其凶猛的姿态,如果不能逃避敌人的追击,螳螂就会招架并使用攻击的方式进行自卫。

螳螂的学名?

学名螳螂,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肉食性昆虫。在古希腊,人们将螳螂视为先知,因螳螂前臂举起的样子像祈祷的少女,所以又称祷告虫。体长55到105毫米,颜色以绿色,褐色为主,有两个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

螳螂为陆栖捕食昆虫,主要以捕食蝇、蚊蝗、蛾蝶类的卵、幼虫、裸露的蛹、成虫等小型昆虫为主。蝉、飞蝗等大型昆虫也是捕食对象。

除极地外,螳螂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世界已知2000多种左右。中国已知约147种。包括中华大刀螳、狭翅大刀螳、广斧螳、棕静螳、薄翅螳螂、绿静螳等,螳螂是农业害虫的重要天敌。

螳螂结构组成?

螳螂的身体结构:

螳螂是昆虫中体型偏大的,体长一般55到105毫米,非洲的螳螂是世界最大的。

1、身体流线型,以绿色,褐色为主,也具有花斑的种类;标志性特征是有两把“大刀”,即前肢,上有一排坚硬的锯齿,大刀钩末端有长有攀爬的吸盘。头部呈扇形,较小;

2、复眼突出,大而透亮以黄绿色为主,晚上在灯光下呈现黑色,单眼,在两眼之间有3个小点即单眼;

3、触角细长;

4、颈部可180度转动;

5、咀嚼式口器,上颚强劲;

6、前足腿节和胫节有利刺,胫节镰刀状,常向腿节折叠,形成可以捕捉猎物的前足;

7、前翅轻柔,遮住身体全部为覆翅,后翅比前翅要薄,边缘透明色,中间成放射状的紫红色、伸展开呈现扇状,休息时收敛和前翅相合;

8、腹部肥大。

9、前足锋利发达善于捕捉,中、后足适于步行,但有时前足也会用来保持平衡,发育呈变态发育。

螳螂是昆虫吗,为什么?

螳螂目(Mantodea)的昆虫统称螳螂。螳螂属肉食性昆虫,成虫与幼虫均为捕食性,以其他昆虫及小动物为食,是著名的农林业益虫。螳螂产的卵有卵鞘包围,卵鞘称螵蛸。世界已知2200多种,中国已记载8科19亚科47属112种,广泛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大部分地区。

螳螂属于渐变态昆虫。若虫经8~9龄发育为成虫,通常一年完成一个世代,以卵越冬,卵鞘附着于树枝、竹枝、草茎、石块等物体上,不同种的螳螂对附着的物体具有选择性。若虫、成虫均为肉食性。若虫成活率低,且有自残现象;成虫也具有自残行为,尤其是在交配的过程中有“妻食夫”的现象,这一行为引起了昆虫爱好者较大的兴趣,对其解释也是众说纷纭。

相关推荐

最新
精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