蚯蚓动物小百科-蚯蚓动物小百科图片

蚯蚓介绍?

蚯蚓俗称地龙,又名曲鳝,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代表性动物。在科学分类中,它们属于单向蚓目。身体呈圆筒状(与线形动物的圆柱形区别),两侧对称,具有分节现象:由100多个体节组成,在第十一节以后,每节的背部中央有背孔;没有骨骼,属于无脊椎动物,体表裸露,无角质层。除了身体前两节之外,其余各节均具有刚毛。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生殖时借由环带产生卵茧,繁殖下一代。目前已知蚯蚓有2500多种,达尔文1881年就曾指出,蚯蚓是世界进化史中最重要的动物类群。

蚯蚓是营腐生生活动物,生活在潮湿的环境中,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生活环境内充满了大量的微生物却极少得病,这数蚯蚓体内独特的抗菌数免疫系统有关。

海洋、沙漠和终年冰雪区极为少见,其它生态系统均有分布。

蚯蚓是动物类还是昆虫类?

动物类

蚯蚓不属于虫。蚯蚓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类动物的通称,属于环节动物门,单向蚯亚目无脊椎动物。

蚯蚓通过取食、消化、排泄(蚯蚓粪)、分泌(粘液)和掘穴等活动对土壤过程的物质循环和能量传递作贡献,是对多个决定土壤肥力的过程产生重要影响的土壤无脊椎动物类群(主要是蚯蚓、螨和蚂蚁)之一,被称为“生态系统工程师”。身体分节但不分区,疣足退化,体表具刚毛。雌雄同体,生殖腺1-2对,有体腔管起源的生殖导管,性成熟时体表出现环带。

关于蚯蚓的有趣的知识?

①雌雄同体的“怪胎”

  蚯蚓还有一个名字叫“曲鳝”,是环节动物门寡毛纲的代表性动物。它们通常生活在肥沃潮湿的土壤中,以腐败的有机物为食。虽然它们的生活环境“脏乱差”,还有很多微生物存在,可是它们却很少生病,这是因为它们体内拥有独特的抗菌数免疫系统。

蚯蚓的身体没有骨骼,两侧对称,具有分节现象,在体表生长着一层具有色素的薄角质层。除了身体的前两节之外,其他各节都覆盖着刚毛。目前,世界上已知的蚯蚓有200多种,生物学家达尔文还称蚯蚓为“地球上最有价值的动物”。因为它的体内含有70%的蛋白质,还有磷、钙、铁、钾、锌、铜等多种微量元素。

② 蚯蚓的“再生”能力

 蚯蚓的“再生”能力极强,这也是我们从小在科普读物上了解到的知识——将一条蚯蚓切成两节,它便会长成两条蚯蚓。不过,也有一些生物学家并不认同这个观点,他们认为蚯蚓属于环节动物,如果被切成两段,也只有带环的那一段才能成活,另一段必死无疑,事实究竟是怎样的呢?

研究人员为了证实蚯蚓的“再生”能力,分别做了三次不同的实验:

第一次实验在蚯蚓身体的二分之一处切断。一周后,两段蚯蚓的切面位置都长出了一个芽状组织;两周后,被切成两段的蚯蚓确实长成了两条完整的蚯蚓。

第二次实验在蚯蚓身体的四分之三处切断,结果只有长的那一段成活,另一段则腐烂了。

第三次实验将蚯蚓切成无数小段,结果真的像笑话中的“蚯蚓爸爸”那样一命呜呼了。

由此可知,蚯蚓的“再生”能力确实很强,不过它的“再生”也有一定规律性,并不是切断之后的第一段都可以存活,一般被切断后,剩余的体节越长越容易存活。另外,离蚯蚓头部越近的部分,再生的速率就越高,并不是所有蚯蚓被切断后都能够“再生”。

 

世界上最长的巨型蚯蚓

 

如果有人问你:什么动物长约2米,粗约2.5厘米,没有腿,却可以在地上蜿蜒滑行?你会不会直接回答“是蛇”?其实,这也有可能是一种蚯蚓。

在澳大利亚的东南部生活着一种巨型蚯蚓,它们的身体最长可以达到2米,远远看去就像一条蛇。尽管它们的外表恐怖,不过性格却十分温和。它们通常生活在地底深处,因为那里含水量高,适合它们呼吸。它们的洞穴深达1.5米左右,如果降雨量过大,它们的家被“淹”了,它们就会从泥土里钻出来透透气。

人们通常只有在发生滑坡或塌方的地方,才能发现它们的洞穴。

巨型蚯蚓产下的卵茧也很巨大,就像一只棕褐色的豆荚,而且它们一次只能产下一枚卵茧,要用一年的时间去孵化。正是由于繁殖缓慢,加之环境的恶劣变化,使得巨型蚯蚓被收入国际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并被贴上了“易受损害”的标签。

 

 

相关推荐

最新
精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