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动物冬眠百科-冬季动物冬眠百科知识

什么是冬眠?

冬眠是一种适应寒冷环境的生物反应,它也称为冬季进入休眠。许多动物在冬季期间会进入冬眠状态,如熊、松鼠、蝙蝠等。在冬眠期间,动物的身体代谢下降,呼吸和心跳放缓,体温低于正常温度。

这种状态可以帮助动物节省能量,以便在季节更繁忙的春夏季节增加其生活活动。

一些许多动物能够在长时间的冬季期间生存下来,这是由于进入冬眠状态可以减少能量消耗并增加生存的可能性。

到底是什么叫做冬眠?

  冬眠也叫“冬蛰”。某些动物在冬季时生命活动处于极度降低的状态,是这些动物对冬季外界不良环境条件的一种适应。熊、蝙蝠、刺猬、极地松鼠、青蛙、蛇等都有冬眠习惯。  冬眠可分为入眠、深眠和出眠3个阶段。入眠动物体温开始降低到稳定地接近环境温度的过程,大约需要一到数日。  

1.入眠:一般认为,体重迅速增加直到较稳定地停留在较高水平,则是动物已具备入眠的内部条件。否则环境温度虽低但动物仍不入眠。待体温调定到接近环境温度后,便进入深眠。  

2.深眠:此阶段长短不定,一般可达数月之久。这时的生理状态发生极大变化。呼吸明显减少,如刺猬的呼吸运动,从常温的每分钟6~18次,降到每分钟1~3次(28~18℃)。在此阶段有时还出现一种间歇式 (阵发性)呼吸,即在短时期较快地连续呼吸之后有一个较长的停息。与恒温动物不同,冬眠动物的间歇性呼吸属于正常的生理状态。  

3.出眠:激醒初期,呼吸由节律性转变为间歇性。经过几次阵发性呼吸之后,又变成节律性呼吸,而且频率越来越快,如刺猬可达每分钟60次,待苏醒后又趋向平静,变成每分钟36~40次。心率也一样逐渐加快到超过正常水平,然后又恢复平静,这种呼吸和心率的亢进与激醒开始时的战栗产热有关。与此同时,身体前部的血管舒张,加强心、肺和脑的血液循环,待身体前部复温后,身体后部血管才开始舒张并迅速复温。由于这样的主动复温,使得整个过程只需1.5~2.5小时便可使体温上升30多度而完全苏醒。

冬眠的动物有什么区别?

熊是恒温动物,在冬眠期间,熊的体温下降,呼吸和心率变慢,几乎所有身体机能减慢,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节省能量,以平衡难以捕食的冬季。

蛇是变温动物,冬眠的蛇则和熊不太一样,变温动物不需要保持体温,它们能量的需求往往不会太多,有一些蛇一年进食一次就够了,但是它们对环境温度十分敏感

相关推荐

最新
精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