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动物百科(鱼类动物百科书) 2024-10-11 01:08:53 0 0 世界上一共有多少种鱼类? 一共有26000多种鱼。 鱼类属於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一般人把脊椎动物分为鱼类(53%)、鸟类(18%)、爬行类(12%)、哺乳类(9%)、两栖类(8%)五大类。根据Nelson(1994年)统计,全球现生种鱼类共有24618种,占已命名脊椎动物一半以上,且新种鱼类不断被发现,平均每年已约150种计,十多年应已增加超过1500种,目前全球已命名的鱼种应在26000种以上。 营养价值:1.含有丰富的完全蛋白质。鱼肉含有大量的蛋白质,如黄鱼含17.6%、带鱼含18.1%、鲐鱼含21.4%、鲢鱼含18.6%、鲤鱼含17.3%、鲫鱼含13%。 2.脂肪含量较低,且多为不饱和脂肪酸。鱼肉的脂肪含量一般比较低,大多数只有1%~4%,如黄鱼含0.8%、带鱼含3.8%、鲐鱼含4%、鲢鱼含4.3%、鲤鱼含5%鲫鱼含1.1%鳙鱼(胖头鱼)只含0.9%、墨斗鱼只含0.7%。 3.无机盐、维生素含量较高。海水鱼和淡水鱼都含有丰富的磺,还含有磷、钙、铁等无机盐。鱼肉还含有大量的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尼克酸。这些都是人体需要的营养素。 鱼属于动物吗? 是的,鱼的种类在脊椎动物中最多,大约有2.5万多种。鱼类都栖息于水中,用鳃来呼吸,身上都长有鱼鳍。此外,绝大部分的鱼类体外还覆盖着一层鳞片。鱼分为软骨鱼和硬骨鱼两大类。鱼肉富含动物蛋白质和磷质等,对人类体力和智力的发展具有重大作用。鱼大部分生活在水中,但是鱼在水中也有可能缺氧。 鱼是海鲜吗? 鱼是海鲜。 海鲜(Seafood),又称海产食物,是指利用海洋动物作成的料理,包括了鱼类、虾类、贝类。虽然海带这类海洋生物也常是被料理成食物,但是海鲜主要还是针对动物制成的料理为主。狭义上,只有新鲜的海产食物才能称为海鲜,海鲜的分类有:活海鲜、冷冻海鲜。 鱼类属于脊索动物门中的脊椎动物亚门。“鱼”本身并非一个正式用作生物分类的名称,但他们共通的特征是有鳃的水生动物,缺乏四肢及肢末端的指。 鱼类有哪些特点? 鱼类的形状,体温,骨骼,皮肤都和别的动物有所不同,另外鱼类有其他动物没有的器官——鱼漂,鱼鳔的存在也是鱼类能在水中漂浮的原因。 1、形状 鱼的形状各种各样,有时相差大,但总的来说大多数鱼呈细长的流线形状,一般在水中速游的鱼身体细长,而慢游或在水底生活的鱼比较扁平。但也有的鱼的形状非常出奇,比如海马。最小的鱼不到1厘米左右,最大的鱼(鲸鲨)可以达18米。 2、体温。 鱼是冷血动物,一些金枪鱼及鲨鱼(特别是鼠鲨科的鲨鱼)体内的温度比周围环境的温度高,黑鲔鱼是唯一恒温的鱼。 3、骨骼 鱼的骨骼是由软骨(软骨鱼)或硬骨(硬骨鱼)构成的,在头骨的两边有四至七片鳃,其中最前面的一片演化成了下劾骨。鱼的脊椎骨是与头骨连在一起的,在胸部有肋骨与脊椎相连,在背部,尾部和腹部有从脊椎伸出的长的刺。 4、皮肤 鱼有两层皮肤,表层的皮肤内含有能够分泌粘液的腺,内层有许多连接组织,鳞和色素细胞也在这一层里。外层的粘液帮助鱼减轻其游泳时的阻力。软骨鱼没有粘液,但它们皮肤上细小的、牙齿般的突起有类似的作用。 5、鱼鳔 鱼鳔是鱼体内一个充气的囊状器官,主要用处不是呼吸,鱼靠鱼鳔来调节它们的比重,鱼借由鱼鳔可以不用运动就缓慢上升或下降,大部分硬骨鱼类皆有鱼鳔这个调节浮力的器官。 所有的鱼一般都吃什么? 一般都吃一些甲壳类小动物、昆虫的幼虫、蠕虫、贝类、植物性的如、米饭屑、面包屑、栗类、豆类食物的碎屑。 简单说就是鱼的食性: 可分几种类型。(1)草食性鱼类,这类鱼以摄食植物为主。如:水草。丝状藻类以及生长在水中的其他各种植物。草食性鱼类以草鱼。鳊鱼为代表,尤其是草鱼。是专食草类食物而的名的。(2)肉食性鱼类,这类鱼一般生性雄猛。以捕捉其他鱼类为食,甚至能捕杀比它自身体积更大的动物为食。这类鱼一般长有牙齿,常见的鱼有鲶鱼、乌鳢、马鲛鱼等。(3)浮游生物食性鱼类,这类鱼使用细长而密集的鳃耙去滤取食物。常见的食物有枝角类、挠足类、轮虫以及无节动物的幼体。此外浮游生物还包括一些水生殖物中的藻类。如:绿藻、黄藻、平藻、硅藻、裸藻、黑藻等。常见鱼种类有鲢鱼、鳙鱼、鲋鱼。(4)杂食性鱼类,这类鱼食性很广。动物性食物和植物性食物都能接受。如甲壳类小动物、昆虫的幼虫、蠕虫、贝类、植物性的如:米饭屑、面包屑、栗类、豆类食物的碎屑、常见鱼类有鲫鱼、鲤鱼等。还有很多鱼类,如:一些杂屑食性的鱼类、底栖生物性鱼类等等。 金鱼为杂食性鱼类,喜食水蚤、水蚯蚓等活饵。但活饵料的来源有限,有的根本就买不到,故一般均用干鱼虫代替,若有营养成分齐全的人工合成饵料投喂也可。因金鱼较贪食,所以投饵时只能让它吃八、九成饱。投喂活饵以10~15分钟吃完为准,鱼虫干及配合饲料以20~30分钟吃完为准。水温20℃以上时每天投喂1~2次,低于19℃每天只投喂1次。鱼粪呈绿色、棕色或黑色者,表明金鱼摄食适度,消化吸收良好,鱼粪呈白色、黄色时,则表明鱼摄食过饱,不可再投饵。 配饵常用材料: 1、 寻找做美食的材料。要是满嘴跑火车,那范围可就大了,所有的有机物、一些无机物,都可能成为钓鱼的饵料。要是这样找起来那可就没边了。但是,只要鱼吃,哪怕是铁打,那也是好钓饵,比如钓凶猛鱼类使用的拟饵,就有羽毛的,橡胶的,还有泡沫的,最可气的是那年我看到的,在松花江边,有人竟用红布条系在钩上钓了不少鲶鱼。我们在正常情况下,选用鱼饵还是应该从当地的鱼出发,在鱼生长的环境中去发掘比较适宜的鱼饵,在选用合成饵时,要多打听那里的鱼爱吃哪类东西。要是能知道为什么爱吃就更准确了。然后从你能找到的东西中筛选出相同或相近的,加以组合,精心调制。 2、合理调配。有几方面需要注意的; A,有主有次。主,就是鱼主吃的东西,即鱼生长需要的营养物质。要占饵的60%以上。次,就是辅助材料,包括调味剂、调型剂。可不能搞反了!而且要混合均匀,少量的添加剂要用水化了再加入,否则,浓一口,淡一口的准把鱼给整晕了。 B、要特别注意调型剂的使用技巧。其实这个名并不是很准确的,包括。溶散、彭化用的麦麸子,马铃薯粉,还有其他膨胀用的一些物质。拉丝粉,它是一种水溶蛋白质复合物,吸水后可以伸展成长丝;黏合剂,就是支链淀粉,是起粘合作用的。这些东西在配合使用时要根据鱼情,适当掌握比例。是个随时变化的东西,我是无法准确设定的。全凭个人经验了。 C、味的浓淡,一般来讲味浓,诱鱼效果好,但要有个尺度,太浓了,鱼也不愿吃它。有时清淡的饵,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在比较肥水的池子,本味饵对于鱼来说那就是美味。 制作过程: 虫类饵在上钩时要讲究拟态,就是让鱼看不露那是在钓它。在自己调配饵料时,千万要注意各种成分在饵中的均匀性,以及溶散剂、调形剂的比例。让饵充分吸收水份。在钓大鱼、生口鱼时,饵要稍硬一点。在口轻、食欲不佳时,要做的软一点。在使用商品饵时,一定要把握好饵的吸水性,而后还要注意,各种添加剂的含量。现在的商品饵都是精确配制的。在开饵时建议用容器准确量取、添加水。 一般薯粉类饵水要多一点,麸类加水要少一点。在大器皿内充分混合,目的是让饵充分吸水。一定要放置几分钟,让拉丝,粘粉吸水膨胀,伸展开。而后还要按一个方向打一打,是为了让拉丝展开,粘和物质符合在拉丝上,拉一下试试。注意不要搓揉,那样就完了。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