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小百科封底(动物小百科封面)

图书起源和演变?

图书是人类用来纪录一切成就的主要工具,也是人类交融感情,取得知识,传承经验的重要媒介,对人类文明的开展,贡献至钜,所以,无论古今中外,对于图书,人们总给予最高的肯定与特别的关怀。

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文字。这些文字是刻在乌龟壳和扁平的兽骨上的,所以叫做甲骨文 。这些文字,直到1899年才发现。

图书的演变过程

那是清朝光绪二十五年,有一位叫王懿荣的官员得了病。他懂得医道,每次抓来的药,都要亲自看过,然后煎熬。有一次,他偶然在一味叫“龙骨”的药上面,发现有许多好像文字的东西,他感到惊讶。于是把这家药铺里刻有这种文字的“龙骨”全买下来,凭着他对中国古文字的很深的造诣,考证出这些“龙骨”是殷商时代遗留下来的乌龟壳和牛的肩胛骨,上面刻的文字就是那时使用的文字。在这些一片片的甲骨上,记载了殷代的祭祀、战争、农业、牧业、手工业、气象、政权组织,以及文化生活等方面的概况。后来人们把这种文字叫做甲骨文,这些“龙骨”可以说是书籍的雏形。

正式的书籍,是在两千多年前春秋战国时代出现的。起先,人们把文字写在竹片或木片上,这些木片或竹片叫简或牍。把竹子木板劈成同样长度和宽度的细条(一般5寸至2尺长),削平表面,在上面用刀子刻字或用漆笔写,每片可以写8到14个字。有的把简牍用麻绳、丝绳或者皮条串编起来,叫做“册”,也写作“策”。这个“册”字,像在几片竹简中间穿上绳索的样子。传说孔子因为勤奋读书,竟把这种穿册的皮条翻断了多次。

这种笨重的书使用起来当然是极不方便的。据说,秦始皇每天批阅的简牍文书有120斤重。西汉的时候,东方朔给汉武帝写了一篇文章,用了3000片竹简。

春秋末期,还出现了写在绸子上面的书。这种书叫做帛书。它可以卷起来,一部书就是一卷或几卷绸子,用木棒做轴,所以也叫它卷轴。后来,“卷”成了书的量词。人们常说的“开卷有益”,“读书破万卷”,就是从这里来的。这种书比竹简轻便,但成本太高,不容易普遍采用。

纸的发明,为书的发展提供了理想的材料。

东汉有个叫蔡伦的,改进了西汉时候的造纸技术,于是出现了用纸抄写的书。这种书也是一卷一卷的,轻巧适用,成本较低,保存方便,所以一直沿用到今天。但是,用手抄写纸书很费事,后来又发展成雕版印刷:刻好一面印一面,一套木刻板可以印几百部到几千部的书。现在保存下来的最早的雕版书籍,是唐朝咸通九年的《金刚经》,藏于英国博物馆。

雕版印刷质量差,效率不高,雕刻一套书版要几年,而且一部书要刻许多块板,占用大量房舍存放,发现了错误也不好改。宋朝庆历年间,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用粘性胶泥做成厚块,刻上一个一个字,用火把泥块烧硬。印书时,就把一个个活字块,按照书稿的次序,放在一块铁板上,用松香、蜡和纸灰等东西把它们粘在一起,用平板把字压平整,就可以印刷了。活字印刷速度快、质量好,制版比较容易,发现错误可以随时改正。印完,把版拆掉,活字可以继续使用。这是印刷史上划时代的改革。

到了近代,随着造纸工业的发展和印刷技术的提高,印书花样翻新,如油印、石印、铅印、胶板彩印、影印,以及静电复印等,于是出现了形形色色的书。

随着电子和激光技术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又出现了许多奇妙的书,像会说话的书,能活动的书,立体的书以及缩微型的书,等等。

会说话的书,是在书里装有微型唱片或者录音带,有的在文字下面印上发音代号,通过电子仪器可以还原成为人的声音。一些儿童读物,在封底上镶有微型唱片和唱针。唱针接触唱片以后,随着唱片的转动,就可以听到书中出现的人物的声音。

更有趣的是一种叫做“电视唱片”的书,也叫“视盘”,它的外形像普通的唱片。它是通过一种特殊的激光方法,把图像和声音录到视盘上,收看的时候,把放像机接到电视机上,就可以把图像和声音还原。根据学习和研究的需要,还可以使画面随着停下来。出版某种重要的学术著作或者论文,可以把一些不容易理解的原理和不容易看到的实验情况,录在视盘上,跟书籍一起出卖。视盘既可以显示物体运动情况,也可以显示许多微妙的现象。比如,植物的光合作用,物质的分子运动,甚至原子核的破裂等情形,都可以用动画的办法显示。

还有一种书,插图是立体的。打开书,书里的人和动物会站起来,跃然纸上,栩栩如生。

现在的书,品种多,而且有的越来越小。“缩微胶卷”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用照相机把书或者资料缩拍到胶卷上,一般缩到原书大小的1/48。使用的时候,通过阅读器可以放大到原来大小。其实这种缩微技术,早在19世纪普法战争时候就使用过,当时法国的谍报人员把一份3000多页的情报缩拍在一张几寸长的胶片上,让信鸽带回了巴黎。

绘本教学的基本流程?

第一步,要带领孩子观察图片,绘本的封面和封底。绘本的主要内容都集中在画面上,要引导孩子去审视和发现画面上的细节。

2.

在带领孩子观察绘本中的人物和动物后,还可以带领孩子进行角色扮演,让孩子对绘本的内容有更深的印象,体验故事情节,找到阅读绘本的乐趣。

3.

看完绘本后,我们可以再把细节描述一遍,让孩子深入学习。我们也可以在旁白中向孩子提问,让孩子通过角色扮演和面部表情来表达。

刚出生的宝宝适合读什么书?

0-6个月,视觉发育不完全,视力范围有限,辨色能力弱,这个阶段适合看一些结构简单,轮廓清晰、色彩明快的物体,例如黑白卡。虽然视力不佳,但他们对声音比较敏感,所以爸爸妈妈要多和宝宝说话、唱歌、放柔和的音乐。

宝宝最初是用耳朵来感受、认识这个美丽新世界的。对宝宝来说,听到家人尤其是妈妈的声音最为开心。《朗读手册》的作者吉姆·崔利斯曾说:“在孩子4个月之前, 你读什么给孩子听其实没有多大差别,重点在于朗读这件事本身。当你朗读时,孩子会渐渐熟悉你读书的声音及韵律,进而产生安全感、亲密感。”

0-6个月的小宝宝,到底适合看哪些书?0-3岁是宝宝视觉发育关键期,六个月前宝宝能看清的颜色其实很有限,刚出生的宝宝更适合这种轮廓清晰、对比强烈的黑白卡,三个月左右逐渐加入色彩明亮的彩色卡,能刺激视觉与大脑发育。

视觉——黑白彩色卡

宝宝出生的前三个月,即便看很近的物体,眼前也是一片模糊。4个月大时,他们才开始区分红、绿、蓝、黄等颜色,但他们还无法区分玫红与粉红等同一类型颜色间的细微差别。这个阶段,他们喜欢看物体的轮廓与人的脸。

黑白彩色卡根据宝宝视觉发展特点进行设计,能够吸引宝宝的注意力。但是,6个月以内的宝宝能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只有20-30秒,加上他们的双眼很幼嫩,因此看的时候要注意控制时间,让宝宝慢慢来。

White on Black and Black on White

这两本书非常适合给婴幼儿进行视觉锻炼,用黑与白构成生活中常见的图案,容易吸引小宝宝的注意力,配合注视和追视的锻炼,促进宝宝视觉和大脑的发育,也助于帮助宝宝熟悉这些常见的事物。

这两本书在3个月之后就可以开始阅读了,所以吴敏兰老师将其作为宝宝的第一本书,宝宝的阅读之旅,可以从这里开始。

触觉——布书、洗澡书和触摸书

宝宝一出生触觉就非常敏锐,他们靠口腔触觉和手触觉来探索新世界。4个月后,他们的触觉变得更加灵敏,对物体的质地、硬度和形状都有了认知。

布书用棉布缝制,质地比较柔软,不怕撕、可啃咬、可水洗,宝宝抓握起来很方便。洗澡书在国外被叫作“floating fun soft book”,它的特点是柔软,能漂浮在水上。触摸书会使用不同材质,当宝宝触摸到软绵绵、滑溜溜、毛茸茸的物体,内心的愉悦感也会被激发出来。

Sleep Tight Bunny and Cuddle Up Teddy

两本枕头布书,宝宝抱着小公仔看书,困了就枕着打个盹,很温柔,就像一位亲切可靠的小玩伴。

幼儿在发展成独立个体前都会对某件特定的物品爱不释手,当幼儿拥有这件物品时会令他感到舒服和温暖,并能安抚自己心中的情绪。所以,给宝宝一本书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The Very Hungry Friends

《非常饥饿的朋友》

婴幼儿会有一个口欲期,大约在出生后到一岁左右,在此期间宝宝抓什么都往嘴里送。所以口欲期选书可以适当选择几本咬咬书,安全不怕咬,还能满足宝宝口欲期的行为需要,一举多得。

Old MacDonald had a farm

《老麦克唐纳有一个农场》

一本由经典童谣衍生而来的童书,Old MacDonald had a farm 大家都很熟悉,这本书正是介绍了老麦克唐纳农场里的小动物们,是一本动物认知,以及熟悉动物叫声的绘本。

有趣的是配合一只“动物手套”,5个手指分别变身为5种小动物,让绘本中的小动物们看得见摸得着,这样的认知是不是更加立体呢?

Pat the Bunny《拍拍小兔子》

说起触摸书,不得不提Pat the Bunny,这本同样有 first books for baby 之称的绘本,是送给新生宝宝的绝佳礼品。书中的细节设计精巧,从触觉、视觉、嗅觉、动手能力等多个方面刺激宝宝的感官。

小兔子摸起来是什么感觉?爸爸的脸颊呢?花香是什么味道;试着给自己戴一枚戒指……好奇与探索,未知与惊喜,这也许就是这本书的魅力。

《小鸡球球触感玩具书》这套书主要针对年龄较小的孩子。全套共5册,涉及触摸书、翻翻书、洞洞书、发声书四大类型,非常全面,可以全方位锻炼宝宝的视觉、触觉和感官发育,各式各样的互动元素,充分调动孩子的探索欲望,边读边玩。既然这套书的名字为触感玩具书,那触摸玩法就是它的特色,并贯穿到全套书之中。

《猜猜这是谁?》,融合了洞洞书和触摸书,用手触摸洞洞后面毛茸茸皮毛,猜出动物是谁,翻开书页获得验证。孩子的触摸、观察、猜测、验证思维结合在一起,锻炼触感,发展思维。《翻一翻,哇!》,综合翻翻书和触摸书,可翻开的书页不是单纯的纸张,而是毛茸茸的触感材料。翻开之后有各种小动物,让孩子先摸一摸,再猜一猜,认识小动物,锻炼思维想象力。

其它几册书,都将触摸书与其它形式有机结合:

《叽叽叽,你好!》不仅可以摸到小鸡球球毛绒绒的肚子,按下去还会发声;

《谁的屁股毛茸茸?》可以摸到各种动物毛茸茸的身体;

《摸一摸,软绵绵》综合了翻页、洞洞、触摸等各种元素,并加入多种触摸材料和形式,从不同的角度刺激孩子的触觉敏感性,满足孩子各感官的发展需求。《jollybaby布书》布书是棉布缝制的,棉布上既可以印刷文字、图案,又不像毛绒玩具那样会产生静电、沾染灰尘、可以减少过敏的风险。不怕撕、可啃咬、可水洗。布书可以锻炼宝宝的抓握、摇动、拉扯、下按等能力。尾巴布书还提供了不同质感的材质刺激触觉,不同的声音刺激听觉。它也是一个系列的,有丛林尾巴、农场尾巴、海洋尾巴、恐龙尾巴、冰川尾巴。尾巴书是一款非常多功能的布书。

首先它跟一般的布书一样,可啃咬可水洗,并且封面和封底带有响纸,可以发出沙沙的声音吸引宝宝注意力。

其次,每本布书都带有各种不同材质、不同形状、不同颜色的动物尾巴,可以锻炼宝宝的抓握能力和精细动作发育,也能刺激宝宝的手部触觉。

此外,这款布书每一页的内容都非常生动可爱,并且还带有一定的场景。我们可以根据每一页的内容,编成一个一个小故事来讲给宝宝听,既能增加亲子互动,也能无形中提高宝宝的词汇量。

小月龄的宝宝虽然不会说话,但他们对语言的接收能力是非常强的,如果我们每天跟他讲各种内容,进行语言灌输,那么等到宝宝会说话了之后,词汇量也会非常丰富。

听觉——童谣书

宝宝出生前就有了听觉能力。到他们6个月大时,已经能够分辨出音乐中不同的旋律、音色。他们对人说话的声音比较敏感,尤其是自己妈妈的声音。因此,给宝宝念童谣是非常好的阅读启蒙,用充满韵律感与节奏感的声音,让他们感受我们的满满爱意。有些童谣,还可以唱出来。

My Very First Mother Goose Pack

《经典版鹅妈妈童谣合集》

非常经典的一套童谣合集,童谣鼻祖,在英国流传了数百年,到如今依旧是很多阅读名家和家长的首推。红本和黄本一共124首童谣,朗读、歌唱共271个音频,配合点读笔的使用可以给宝宝更多样的磨耳朵方式,几乎是一套家长必备的童谣绘本。

Child's Play 韵文歌谣洞洞书,这是一套童谣洞洞书,它不只是单纯的“歌谣磨耳朵”,而是用一种韵文歌谣的形式打开孩子认知启蒙的窗。比如我们看到第1辑和第2辑,一共18本书,涉及了数学启蒙(数与时间)、交通工具、动物认知、身体认知、音乐启蒙、生活行为习惯及生活场景等不同的主题。

翻翻书、机关书:Dear Zoo

Dear Zoo 几乎是每个英文阅读家庭都有的一本绘本了,非常适合婴幼儿看的一本动物认知书。其本身是一个非常温暖的故事:一位小朋友想要养宠物,于是给动物园寄了一封信,希望动物园可以给他寄一只小动物。于是你猜怎么着?动物园回信了,并给他寄来了一个巨大的包裹……到底动物园给小朋友寄来了什么呢?小朋友又会选择哪个小动物呢?这本书里有很多细节,等待爸爸妈妈和宝宝去发现~

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艾瑞·卡尔大师的经典作品卡尔爷爷是一位非常有创意的色彩大师,他的作品用色大胆鲜艳,故事情节简单却不失趣味。很多妈妈也说,卡尔爷爷的绘本闭着眼睛买,准没错。

好饿好饿的毛毛虫,讲述的是一只毛毛虫,通过不断地吃东西最后化蛹成蝶的故事。故事虽简单,孩子们却可以从中认识到很多食物,认识数的概念,星期的概念,以及了解到毛毛虫变成蝴蝶的过程。

《猜猜我是谁》洞洞书系列

这个系列一共有4册,分别为:《猜猜我是谁》《猜猜动物园》《我长大了》《准备好了吗》作为一套中英双语宝宝互动益智玩具书,它被学乐出版集团评为“100本伟大的儿童书”之一,还连续14年雄踞美国亚马逊童书总榜前100名,0-3岁童书第一名。猜猜我是谁系列作为一套低幼绘本小开本的设计很好的适应了宝宝的小手,方便孩子翻阅。而全书的洞洞设计又极大的满足了孩子的好奇心,小手在洞中穿来穿去,就算让孩子自己看书也能玩得不亦乐乎。全书非常的好玩,通过露出的局部猜小动物、猜物品,甚至是猜宝宝自己,在宝宝喜欢戳戳的阶段,可以锻炼宝宝想象力,满足宝宝的好奇心,宝宝们的脑洞有多大,大概是我们这些无聊的成年人想象不到的。

《听,什么声音?》触控发声系列绘本共分为6册,分别是《音乐》、《乐器》、《动物》、《农场》、《交通工具》和《大自然》。对于小月龄宝宝来说非常适合,小手指一点就可以发出各种有趣的声音,宝宝初识世界的第一步。

0-6月的小小孩,阅读,不必是生活的重心。对这个阶段的孩子而言,具体的学习较抽象学习更为实在。这个阶段,家长可着重于营造「快乐」的阅读氛围,让孩子能喜欢书,而不是强迫小小孩安静地坐着看书,以免坏了孩子的阅读兴趣。

相关推荐

最新
精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