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梢蛇动物百科 古籍中的乌梢蛇简介 2024-08-30 22:00:11 0 0 一、乌梢蛇是保护动物吗乌梢蛇并未被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因此它不属于国家保护动物。乌梢蛇属于游蛇科、乌梢蛇属,常见名称包括乌蛇、乌风蛇、黑风蛇、剑脊乌或基罩梢蛇等。其全长可以达到2.5米以上。它们的体背呈绿褐色或棕黑色,头颈区分明显,吻鳞从头背即可见。在中国,乌梢蛇栖息于东部、中部、东南部和西南部的海拔1600米以下的中低山地带、平原、丘陵地带或低山地区。乌梢蛇常在农田或水田内侧的田埂、菜地、河沟附近活动,行动迅速,反应敏捷,并且善于逃跑。2020年9月,国家林草局发布了《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规定禁止以食用为目的养殖乌梢蛇,但允许用于药用、展示、科研等非食用性目的的养殖活动。乌梢蛇的生活习性包括在农田或水田内侧的田埂、菜地、河沟附近活动,有时也会在山道边的草丛旁晒太阳,或在山区房屋边的竹林中发现。它们行动迅速,反应敏捷,并且善于逃跑。性格温顺,不主动咬人。乌梢蛇对环境温度的变化非常敏感,偏好温暖的环境。气温回升至大约20℃时,乌梢蛇开始出蛰活动觅食,并随气温升高而更加活跃。在24℃至32℃的温度范围内,相对湿度越高,它们的活动越频繁。气温下降至15℃以下时,乌梢蛇会停止活动并寻找适宜的环境进入冬眠。观察显示,在中国重庆市南川地区,乌梢蛇在4月中下旬开始出蛰活动,7月至9月为活动高峰期,10月下旬开始入蛰冬眠。其活动期与冬眠期几乎各占一半。以上信息参考了百度百科关于乌梢蛇的资料。二、乌梢蛇长什么样乌梢蛇头与颈区分显著、瞳孔圆形、鼻孔开口于前后两鼻鳞间、吻鳞从头背面可见,宽大于高。乌梢蛇是游蛇科、乌梢蛇属动物。俗称乌蛇、乌风蛇、黑风蛇、剑脊乌梢蛇等。全长可达2.5米以上。体背绿褐或棕黑色及棕褐色,头颈区别显著,吻鳞自头背可见。在中国栖息于东部、中部、东南部和西南的海拔1600米以下中低山地带平原、丘陵地带或低山地区。常在农田或沿着水田内侧的田埂、菜地、河沟附近下爬行;行动迅速,反应敏捷,善于逃跑。2020年9月,国家林草局发布了《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对乌梢蛇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养殖活动,允许用于药用、展示、科研等非食用性目的的养殖。乌梢蛇的生活习性:乌梢蛇常在农田或沿着水田内侧的田埂、菜地、河沟附近下爬行,有时也在山道边上的草丛旁晒太阳、在村落中发现。行动迅速,反应敏捷,善于逃跑。性温顺,不咬人。乌梢蛇对环境温度的变化很敏感,多喜暖恶寒。气温回升到20℃左右时,便出蛰活动觅食,并随着气温的升高,活动更加频繁。在24℃~32C的温区内,相对湿度越大,其活动越盛,出没觅食的时间越多。随着气温的下降,其活动逐渐减少,当气温降到15℃以下时,即停止活动,开始寻找合适的环境进入冬眠。经观察,在中国重庆市南川地区,乌梢蛇在4月中下旬开始出蛰活动,7~9月份为活动高峰期,10月下旬入蛰冬眠。活动期与冬眠期几乎各占一半。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乌梢蛇(游蛇科乌梢蛇属动物)三、古籍中的乌梢蛇简介乌梢蛇为中药名,出自《本草纲目》。为游蛇科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Cantor)的干燥体。乌梢蛇呈圆盘状,盘径约16cm。表面黑褐色或绿黑色,密被菱形鳞片;背鳞行数成双,背中央2~4行鳞片强烈起棱,形成两条纵贯全体的黑线。头盘在中间,扁圆形,眼大而下凹陷,有光泽。上唇鳞8枚,第4、5枚入眶,颊鳞1枚,眼前下鳞1枚,较小,眼后鳞2枚。脊部高耸成屋脊状。腹部剖开边缘向内卷曲,脊肌肉厚,黄白色或淡棕色,可见排列整齐的肋骨。尾部渐细而长,尾下鳞双行。剥皮者仅留头尾之皮鳞,中段较光滑。气腥,味淡。乌梢蛇饮片呈段状,表皮乌黑色或黑褐色,无光泽,切面黄白色或灰棕色,质坚硬,气腥,味淡。乌梢蛇肉,呈段片状,无皮骨,肉厚柔软,黄白色或灰黑色,质韧,气腥,略有酒气。酒乌梢蛇色泽加深,略有酒气。乌梢蛇味甘,性平,归肝经,具有祛风,通络,止痉的功效。用于风湿顽痹,麻木拘挛,中风口眼㖞斜,半身不遂,抽搐痉挛,破伤风,麻风,疥癣。乌梢蛇饮片具有祛风止痒的功能。酒乌梢蛇增强了祛风通络止痉作用,多用于风湿痹痛,肢体麻木,筋脉拘急,中风,口眼歪斜,半身不遂,痉挛抽搐,惊厥,皮肤顽癣,麻风。详见百科词条:乌梢蛇 [最后修订于2017/4/18 11:40:41共5648字 ]以下结果自动匹配而成,不排除出现与主题不相关的内容,请自行区分。四、乌梢蛇是不是国家保护动物乌梢蛇未列入国家重点保护动物名录,不属于国家保护动物。乌梢蛇是游蛇科、乌梢蛇属动物。俗称乌蛇、乌风蛇、黑风蛇、剑脊乌梢蛇等。全长可达2.5米以上。体背绿褐或棕黑色及棕褐色,头颈区别显著,吻鳞自头背可见。在中国栖息于东部、中部、东南部和西南的海拔1600米以下中低山地带平原、丘陵地带或低山地区。乌梢蛇常在农田或沿着水田内侧的田埂、菜地、河沟附近下爬行;行动迅速,反应敏捷,善于逃跑。2020年9月,国家林草局发布了《关于规范禁食野生动物分类管理范围的通知》,对乌梢蛇禁止以食用为目的的养殖活动,允许用于药用、展示、科研等非食用性目的的养殖。乌梢蛇生活习性乌梢蛇常在农田(高举头部警视四周)或沿着水田内侧的田埂、菜地、河沟附近下爬行,有时也在山道边上的草丛旁晒太阳、在村落中发现(山区房屋边的竹林)。行动迅速,反应敏捷,善于逃跑。性温顺,不咬人。乌梢蛇对环境温度的变化很敏感,多喜暖恶寒。气温回升到20℃左右时,便出蛰活动觅食,并随着气温的升高,活动更加频繁。在24℃~32C的温区内,相对湿度越大,其活动越盛,出没觅食的时间越多。随着气温的下降,其活动逐渐减少,当气温降到15℃以下时,即停止活动,开始寻找合适的环境进入冬眠。经观察,在中国重庆市南川地区,乌梢蛇在4月中下旬开始出蛰活动,7~9月份为活动高峰期,10月下旬入蛰冬眠。活动期与冬眠期几乎各占一半。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乌梢蛇五、五花蛇的功效和作用功效祛风湿,通经络,止痉之功效。主治风湿顽痹,肌肤麻木,筋脉拘挛,肢体瘫痪,破伤风,麻风,风疹疥癣。五花蛇即乌梢蛇,中药名。为游蛇科乌梢蛇属动物乌梢蛇Zaocys dhumnades(Cantor)除去内脏的全体。动物乌梢蛇,分布于我国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扩展资料:1、治风痹,手足缓弱,不能伸举。(《圣惠方》乌蛇丸)2、治病后或产后虚弱,贫血,神经痛,下肢麻痹,痿弱,步履困难等。(《食物中药与便方》)3、治破伤风,项颈紧硬,身体强直。(《圣济总录》定命散)4、治婴儿撮口,不能乳者。(《圣惠方》)5、治燥麻风,遍身如癣,其痒不可忍,后变成大风。(《秘传大麻风方》一扫光酒)6、祛风除湿。用于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的中药例如:独活、威灵仙、木瓜、白花蛇、乌梢蛇,以及中成药追风丸、祛风舒筋丸、独活寄生丸、强筋壮骨丸等,宜用就送服。酒能行气驱寒,有助此类药物发挥祛风除湿的功效。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乌梢蛇(中药)参考资料:人民网-哪些药可以用酒送服六、蛇在中国有多少种蛇在中国有216种。今世界上的蛇约有3000种,其中毒蛇有650多种。中国蛇类216种,毒蛇65种。蛇的个体差异很大。分布在加勒比群岛的马丁尼亚、巴巴多斯等岛上的盲蛇,是世界上最短的无毒蛇,只有9厘米长,最长不过11.94厘米。最大的毒蛇是眼镜王蛇,最长达5米多。分布在东南亚、印尼和菲律宾一带的蟒蛇,一般都超过5米,最长的可达10米左右。而南美洲的水蟒则更大,体重200公斤左右。有记录最大的蟒蛇是印度尼西亚捕获的网纹蟒,长14.85米,重447公斤,取名为“桂花”。世界上陆生蛇中最毒的蛇为细鳞太攀蛇(俗称内陆太攀蛇),毒液毒性位居榜首,是不折不扣的毒蛇王。世界上还存在着一种名叫海岸太攀蛇的蛇,很多人误以为海岸太攀蛇更厉害,但完全不是那么回事儿,海岸太攀蛇在的毒性稍微较细鳞太攀蛇弱。1989年9月上旬,中国湖南宜章莽山地区发现“青龙”属蝮亚科烙铁头属,并将其命名为“莽山烙铁头蛇”,现已更名莽山原矛头蝮,仅存几百条,堪称一代“国宝”。其实在我国还有很多比莽山烙铁头还珍稀的蛇。不过现在价值并没有新闻那么夸张,野生的一万都可以买几条了,但价值和稀有不挂钩。扩展资料:中国最大的十种蛇1、尖吻蝮尖吻蝮是蛇亚目蝰蛇科蝮亚科下的一个有毒单型蛇,属下尖吻蝮的幼蛇只有尖吻蝮一个品种。尖吻蝮又称百步蛇、五步蛇、七步蛇、蕲蛇、山谷虌、百花蛇、中华蝮等,是亚洲地区内相当著名的蛇种,尤其在台湾及华南一带更是自古已备受重视的蛇类。目前未有任何亚种被确认。尖吻蝮全长120—150厘米,大者可达200厘米以上。头大呈三角形,与颈部可明显区分,有长管牙。尖吻蝮也是我国第三大的毒蛇。尖吻蝮在中国分布范围大致在东经104°以东,北纬25°到31°之间。已知的分布地区有安徽(南部)、重庆、江西、浙江、福建(北部)、湖南、湖北、广西(北部)、贵州、广东(北部)及台湾省。在中国分布较广,其中以武夷山山区和皖南山区贮量最多。中国之外只见于越南北部。2、棕黑锦蛇棕黑锦蛇中文俗名黄花松、乌虫。游蛇科,锦蛇属。全长1.5m-1.9m,体重0.5-1.5千克。随产地不同颜色差异较大。湖南浙江的颜色较浅;北京的颜色鲜艳,花纹明显;东北的颜色深基本是黑色活动于平原、山区的林边、草丛、耕地,亦到人住宅附近甚至进入房内。性情比较温和,不受威胁时,一般不咬人。以鼠类为食,亦吃鸟类及鸟蛋。棕黑锦蛇主要分布:黑龙江、吉林、辽宁(新宾和清原)、河北、山东、湖南、湖北、浙江、西伯利亚、朝鲜、北京、日本。3、赤峰锦蛇赤峰锦蛇是游蛇科,全长2m左右。背面黄褐色或棕色,腹面灰白色,没有黑斑或有不明显的黑斑。主要生活于平原、丘陵、山地的林边、田园、水域附近,亦可进入人住宅。属无毒蛇。赤峰锦蛇主要分布在北京、天津、辽宁、河北、内蒙古、山东、山西、陕西、甘肃、安徽、江苏、浙江、湖北、湖南赤峰锦蛇在我国分布远较棕黑锦蛇广;为辽宁广布种,但数量上不多.4、滑鼠蛇滑鼠蛇(学名:Ptyas mucosus),俗名:乌肉蛇、草锦蛇、长标蛇、水律蛇、山蛇,是一种无毒蛇。背面黄褐色,体后部有不规则的黑色横纹。在中国主要分布于南方地区,生活于海拔800米以下的山区、丘陵、平原地带。蛇性情较凶猛,攻击速度快,捕食鼠类、蟾蜍、蛙、蜥蜴和其它蛇等。滑鼠蛇是中国所产无毒蛇中的较大者,成蛇体长而粗大,一般在1500mm以上,有的可达2000mm左右。在中国分布于:广西、广东、福建、台湾、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其它分布于:印度、阿富汗、印度尼西亚、中南半岛。5、黑眉锦蛇黑眉锦蛇是大型无毒蛇,全长可达2米左右。黑眉锦蛇别名家蛇﹑秤星蛇﹑菜花蛇(虽王锦蛇也称菜花蛇,但四川、贵州一带称黑眉锦蛇为菜花蛇)﹑黄颌蛇﹑枸皮蛇﹑黄喉蛇﹑慈鳗﹑黄长虫﹑广蛇等。黑眉锦蛇是我国最常见的蛇之一,黑眉锦蛇中国分布:各个省(区)。其它国家分布:朝鲜、越南、马来半岛北半部,老挝、缅甸、印度(大吉岭,阿萨姆)、日本。6、乌梢蛇乌梢蛇,俗称乌蛇、乌风蛇,为游蛇科乌梢蛇属体形较大的蛇。分布范围很广,是我国较为常见的一种无毒蛇。乌梢蛇长势快适应性强、抗病力高、市场畅销、很适宜人工养殖。乌梢蛇别名乌蛇、青蛇、一溜黑、黑花蛇、乌风蛇、乌风梢、乌风鞭、风梢等。成蛇体长一般在1.6米左右,较大者可达2米以上。乌梢蛇广泛分布于河北、河南、陕西、山东、甘肃、四川、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区)、广东、广西(上林县、灵山县地区居多),国外未见报道。7、王锦蛇王锦蛇是我国最常见的大型无毒蛇,在我国除了蟒蛇以外最大的无毒蛇,其他中文俗名:臭王蛇、黄喉蛇、黄颌蛇、王蛇(四川)、锦蛇、黄蟒蛇、王蟒蛇、油菜花、臭黄蟒、棱锦蛇(黑龙江)、棱鳞锦蛇(福建)、菜蛇、王字头(贵州)、菜花蛇(湖南、湖北)、松花蛇(贵州、四川)、臭青公\母(台湾)、菜花蛇(江苏,浙江,江西,四川)、臭黄颔。王锦蛇是一种游蛇科蛇类,体大凶猛,且无毒,遇到同类会相互残杀。广泛分布于河南、山东南部(以前分布较多,随着近年来生态环境的恶化和人为因素等,现在较为少见),陕西、四川、云南、贵州、湖北、安徽、江苏、浙江、江西、湖南、福建、台湾、广东、广西等地。8、莽山洛铁头莽山烙铁头的重量是烙铁头蛇的十倍以上,由于体形巨大毒液分泌量也随之增大,一旦被咬,它的蛇毒会随着血液在人体内迅速发作,如不及时处理,死神一定会如约而至。成年蛇体长至少2米以上,重在3千克以上,已捕获的最重者达17.75千克,超过《吉尼斯世界纪录》记载的最重毒蛇的15.44千克。莽山烙铁头也称为莽山原矛头蝮,全长可达2m,是蛇亚目蝰蛇科下的一个有毒蛇种,主要分布于中国的湖南省。目前未有任何亚种被确认。9、眼镜王蛇眼镜王蛇又称山万蛇、过山峰、大扁颈蛇、大眼镜蛇、大扁头风、扁颈蛇、大膨颈、吹风蛇、过山标等。相比其他眼镜蛇性情更凶猛,反应也极其敏捷,头颈转动灵活,排毒量大,是世界上最危险的蛇类之一。眼镜王蛇为大型蛇类,是世界上最大的毒蛇,最大全长记录中国3,806(3,276+53)mm、中国之外5,580mm,比无毒蛇网锦蛇要大的多。眼镜王蛇分布在中国浙江、福建、江西、海南、广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广东(全省分布)。国外分布于东南亚和南亚。10、缅甸蟒缅甸蟒也有人称为缅甸岩蟒,又叫南蛇、琴蛇、双带蚺,是蛇亚目蟒科蟒属亚洲岩蟒的亚种之一,也是世界上最巨型的六种蛇类之一。它是东南亚地区的本土品种,多居于热带雨林里。在一些接近水源的地方较容易接触到它们,有时也会出没于树木上。缅甸蟒以体型巨大著称,在亚洲缅甸蟒是第二大蛇,仅次于网纹蟒,缅甸蟒身长可达6米,体重可达90公斤。缅甸蟒分布范围很广,主要分布在东南亚,包括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印度北部;我国见于广东、广西、福建、云南、海南、贵州、湖南,等地。是中国最大的蛇,没有之一。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蛇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