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海子百科_动物海子百科全书 2024-09-23 20:52:17 0 0 海子里最大的三种动物是? 蓝鲸,蓝鲸是一种巨型海洋哺乳动物,也是已知的的地球上最大的动物,它们体长最长可达33米,体重达181吨,它们主要栖息在温带和寒带的冷水区域。长须鲸,长须鲸是体型仅次于蓝鲸全球第二大鲸类,它们体长约为25米,最大体重可达110吨,主要分布在南极海域,以各种鱼类和甲壳动物为食。还有弓头鲸。 九寨沟的海子里有没有鱼? 九寨沟海子里的鱼主要是:高山裸鲤鱼,集中在熊猫海(还有一种鱼名字拼不出来)水里少鱼有多种原因,当然楼上所说的也是其中一个。但是主要原因还是与九寨沟水的成分有关。 九寨沟的水主要从雪山融化而来,并经过溶岩层复回到地面,因此九寨沟的水有两个特点,一是温度低,一是矿质含量高,水里富含钙、镁、钠等,且含量高出我们日常生活用水的几十倍。 水质特点使得温水鱼类无法在这些海子里生存,矿质含量高也使九寨沟县很多本地冷水鱼也无法在这些海子里生存。 九寨沟老虎海、五花海的群海(就是树正沟的群海)水草萋萋,浮游生物是不缺乏的,但是就是养不住鱼。 以前也有人觉得九寨沟水这么好,鱼太少,觉得水就少了灵气,于是从其它海子(县城后的天池海等)和河里(章扎镇边那条黑水河)弄了不少鱼放在九寨的海子里,可是没多久这些鱼就全部“失踪”了。真是不幸中的万幸,否则海子真会被这拨土八路给毁了。 小叙事 海子原文? 原文如下: 小叙事 作者:海子 在这个 小小的人世上 我向许多陌生的人 打听过你 和许多动植物 和象形文字 讨论过你 夏夜 我加入天真的 萤虫小分队 凭那么一点点 微热的光亮 竟找到你的村头 伙伴们 被一把又一把蒲扇 扇落 孩子们可爱的愿望 和透明的小瓶 是她们平平常常的归宿 是时候了 我调动所有的阅历 辨认着门窗 果然 那个篱笆很有才气地 编在那里 我是要告诉你 一些心思 要不然 我怎会摇着后园的竹叶 和你商量 但你的窗口 灯总也没亮起来 无论如何 我要留一个形象给你 于是我头戴 各色野花 跑进你梦中 我的踌躇 铺成你清晨起来 不曾留意的那条小道 很自然地 你顺着它走下去 写些激动人心的故事 亚洲铜海子赏析? 【原文】 亚洲铜 海 子 亚洲铜,亚洲铜 祖父死在这里,父亲死在这里,我也会死在这里 你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 亚洲铜,亚洲铜 爱怀疑和爱飞翔的是鸟,淹没一切的是海水 你的主人却是青草,住在自己细小的腰上,守住野花的手掌和秘密 亚洲铜,亚洲铜 看见了吗?那两只白鸽子,它是屈原遗落在沙滩上的白鞋子 让我们——我们和河流一起,穿上它吧 亚洲铜,亚洲铜 击鼓之后,我们把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叫做月亮 这月亮主要由你构成 【赏析】 《亚洲铜》写于1984年10月,它不是海子的处女作,却是海子前期的重要作品。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海子的诗》与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海子诗全编》都把《亚洲铜》放在开篇位置,也可看出编者对这首诗的重视。 海子诗歌的想象比较随意,跳跃性大,具有独创性,词语与词语之间的组合常常突破常规,达到一种陌生化的效果,另外,海子写诗喜欢略去缘起与本事,所以,解读他的诗会遇到很多障碍。所谓诗无达估,用在海子身上是很恰当的。 关于《亚洲铜》的阐释,我看到过两篇比较有分量的文章。一是奚密的《海子<亚洲铜>探析》(崔卫平编《不死的海子》,中国文联出版社,1999年3月第1版),一是崔勇的《海子<亚洲铜>:作为文化反思的文本》(《温州师范学院学报》2001年第4期)。 奚密认为,亚洲铜的颜色和质地隐射中国北方坚硬强悍的黄土地,海子眼中的中国(东方)是一块深藏在亚洲大陆下的坚实的矿苗。 崔勇进一步认为,《亚洲铜》一诗是海子在80年代中期对“文化寻根”热的呼应,是海子独特的文化反思的一个文本。崔勇说,诗的第一节表明我们的主流文化的特质是一种“埋人”的文化,最后一节表示要创造“月亮”这种全新的文化。 我在阅读余徐刚所著《海子传》(江苏文艺出版社,2004年3月第1版)的过程中,注意到该书所附的一幅图片资料,即海子对《亚洲铜》(发表于四川民刊《现代诗内部交流资料》1985年第1期)所作的注解。 海子在《亚洲铜》的标题上注明“土地”“亚洲的黄土地象铜一样”等字样。上面的两位论者及一般的读者也是这样理解的。但这首诗的主旨是不是对中国或传统文化的认识与反思呢?应该说多少包含了这方面的内容。 然而,海子在诗的第二节的右上方注道“然而鸟及海水要飞向远方”,在诗的第三节的右下方注道“象河流及中国人象鸽子象屈原飞遍南北,走遍所有能去的地方”(原文如此——引者注)。 根据这两条注释,结合全诗,我感到,海子的本意是要表达一种飞翔或远行的愿望。而以此来阐释《亚洲铜》,则顿感思路清晰,层次分明。 诗的第一节是说,亚洲的黄土地像铜一样坚硬、沉重,它是“唯一的一块埋人的地方”,它以强大的吸附力、收摄力埋葬了一代又一代人,它是静止的。海子预知自己也终将“死在这里”,化为一抔黄土。 他不愿意无所作为、两手空空地度过一生,他渴望飞翔,渴望远走他方,他有他的理想。 于是,诗的第二节就出现了飞翔的“鸟”与泛滥的“海水”的意象,它们是海子行动意念的具象化,是动态的。以上是诗的第一次对抗与转折。 接下来又回到黄土地,并且出现“青草”的意象。“却”表示转折,“青草”可理解为世代困守黄土地的人们,“住”与“守”表明他们的墨守成规,停滞不前,是静止的。 而海子是不愿意像青草一样死守一个地方,自生自灭的。诗的第三节又转到动的意象,“鸟”(白鸽子)与“水”(河流)的意象再一次出现。 诗人还联想到我国浪漫主义大诗人屈原,他是诗人们的精神之父,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探索进取精神也是诗人效法的对象。 在这里,海子再一次表示飞翔的愿望,即“飞遍南北,走遍所有能去的地方”。于此,诗人又完成了一次对抗与转折。 《亚洲铜》的核心意象是亚洲铜(黄土地),但关键却在最后一节。诗人为什么把“月亮”比做“在黑暗中跳舞的心脏”?为什么说“月亮”主要由“亚洲铜”构成? 先看后一个问题。科学已经探明,月球上有土有矿,1984年,海子家乡附近的月山镇已经探明铜矿并准备开采,或许因为这些,海子便联想到月亮具有铜的特质吧。 在1985年写的《哑脊背》一诗中,海子就说:“月亮也是古诗中/一座旧矿山”。再看前一个问题。 海子在1984年写的《寻找对实体的接触》一文中说,他在长诗《河流》中“写了北方,土地的冷酷和繁殖力”,由此可知,黄土地是冷酷的,同时又是具有生命力与繁殖力的。 他想通过一定的方式(击鼓)激活黄土地沉睡的生命力,让它最富生机的心脏(月亮)旋转、舞蹈,引领我们向上,像永恒的女性带领我们飞升一样。 至此,诗人与黄土地的关系已不再是单纯对抗性质的了,他感受到从土地深处,黑暗深处涌出的力量,仿佛寻到一种支持,他更加坚定有力。这首诗由正题——反题——正题——反题,达到了最后的合题。 海子写《亚洲铜》之际,工作才一年,事业刚刚开始,诗歌创作也才正式起步,恋爱也正在酝酿之中。 他还没有“倾心死亡”,他的胸中充满了激情与骚动,这首诗表达了海子摆脱束缚与有限性,渴望行走或飞翔的愿望。诗人在《民间主题》一文中引了克利的一句话:“在最远的地方,我最虔诚。 ”他渴望出发,创造。其实,在前一个月他写下的《单翅鸟》一诗就明确表示了飞翔的强烈意向。几年后,海子两次远赴西藏,最终又像一头豹子一样一头扑进他的大诗理想——《太阳七部书》之中,就是他飞翔愿望的最终实现。 收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