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与植物百科大全卷-动物与植物百科大全卷子图片

植物和动物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相似之处: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大液泡、叶绿体;动物细胞没有中心体,但是动物细胞有中心体,而植物细胞没有。

植物细胞是植物生命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原生质体和细胞壁组成。原生质体是细胞壁中所有物质的总称。它主要由细胞质和细胞核组成。细胞质和细胞核中有不同的细胞器,此外还有细胞液和细胞后内容物。

组成动物身体的细胞称为动物细胞。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或多或少是一样的,都有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但是有一个区别:植物细胞的细胞膜外有一层又厚又硬的壁,而动物细胞没有壁。

扩展资料:

动物细胞的特征

动物细胞有细胞核、细胞质和细胞膜。无细胞壁,空泡不明显,含有溶酶体。它们的主要作用是控制细胞进出、物质转化、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控制细胞的生命活动。

在细胞内部是细胞器:细胞核,一个双膜,包含由DNA和蛋白质组成的染色体。内质网分为粗糙面和光滑面。粗面内质网的表面附着着核糖体,核糖体参与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光滑内质网,不含核糖体,参与脂质合成。

植物细胞组成

典型植物细胞的细胞质可分为膜(质膜和液泡膜)、透明质酸和细胞器(内质网、质粒、线粒体、高尔基体和核糖体)。透明质粒是细胞质中无定形的可溶部分,细胞器和各种后含量物悬浮在其中。

细胞质膜是细胞质的边界,靠近细胞壁。细胞壁上有许多小孔,所以相邻细胞的细胞质是相互连接的。质膜对物质有选择性地渗透。

液泡膜位于细胞质与细胞液相接触的部位。内质网(ER)是一组分散在透明质酸中的穿孔膜。它是核糖体的集中分布场,被认为在细胞壁形成中起作用。

质体是真核细胞中一种特殊的细胞器,呈丸状、盘状或球形,表面有两层膜。其功能与能量代谢、营养储存和植物繁殖密切相关。

质体通常直接或间接由原质体发育而来,原质体一般存在于胚胎或分生组织中,通常是双层膜,含有相对均匀的基质。质体大致可分为三类,即无色体、叶绿体和有色体。

任选一种动物和一种植物,并写出它们的不同点和相同点?

鲨鱼和海带,鲨鱼是食肉鱼类,身体坚硬而肌肉发达,在海洋中堪称一霸;而海带是藻类植物,身体柔软而无尖刺,易附着在海底岩石,长生不息;相同点是两者都生活在海里,而且两者在地球上都已存在长达4、5亿年之久。

中国植物和动物种类有多少?

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气候多样,有着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例如:我国仅高等植物就有3万多种,木本植物有7000多种。陆栖脊椎动物1800多种,其中爬行类300多种,鸟类1100多种,兽类400多种,占世界陆栖脊椎动物种类的10%。淡水鱼已见记载的近600种,海产鱼1500多种,也占世界鱼类种数的10%左右。此外,还有许多世界特有的珍稀动植物,如动物中的大熊猫、金丝猴、扬子鳄、白鳍豚,植物中的银杏、水杉、珙桐等等。

有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物种吗?

按理说,现存的生物都有着明确的生物学分类,动物就是动物界内所有生物的总称,而植物则是植物界下所有生物的总称,所以理论上说不存在介于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生物。但是,神奇的大自然总是不缺少惊喜和意外,所以自然界中不但有介于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生物,也有具有明显的植物特点的动物以及既像动物又像植物的生物。下面我们来简单的介绍几种。

首先,动物和植物最大的区别就是:动物是可以自由移动的、只能以有机物为食的生物,而植物则是固定的、可以自己制造有机物的生物。基于这个理论,我们再来看一下有植物特点的动物。

藻类海蛞蝓

仅仅是看这种动物的名字就不简单,因为藻类是最常见的也是最古老最原始的一种植物,而蛞蝓则是一种软体的动物。所以,仅从名字上看,它就具有植物和动物双重属性。

从生物学分类上看,藻类海蛞蝓属于动物界软体动物门腹足纲无盾目海兔科海兔螺属,也就是说藻类海蛞蝓是正儿八经的海洋动物。从外观上看,藻类海蛞蝓酷似一只超迷你的绵羊(成年体长也只有5毫米),身上被无数条透明的触手覆盖。藻类海蛞蝓是一种以藻类为生的动物,通常它们会寄生于藻类之上,通过其齿舌刮食藻类。

不过,藻类对于藻类海蛞蝓来说并不只是食物那么简单,藻类海蛞蝓可以提取藻类的叶绿素中的叶绿体与自己的细胞体结合,从而进行植物才有的能力-光合作用。这也是整个藻类海蛞蝓看起来都是绿色的主要原因。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藻类海蛞蝓是科学家首个发现的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动物,而且它的分布非常的局限,仅在印度、菲律宾以及日本的海域中有分布。

总结,藻类海蛞蝓既有自由活动的能力,又以有机物为食,而且还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它是最典型的有植物特点的动物。

介于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生物:眼虫

既然是介于动物与植物之间的生物,那么这种生物一定不属于动物界和植物界,那么,除了以上的两个界外,就要从真菌界、原核生物界、原生生物界里找了。而我们今天说的眼虫就是原生生物界眼虫门裸藻纲眼虫(目、科、属)下的生物。

眼虫是一种极小的微生物,即使是成年的体长也仅有60微米左右,只有在显微镜底下才能看到它类似于豌豆荚的体型。为什么说眼虫是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生物呢?

首先,眼虫主要生活在藻类以及水生植物的茎叶上,但是它的食物却不是从这些植物上获取的,因为眼虫体内与藻类海蛞蝓一样都有叶绿体(自身就有,不是从藻类中提取的),也就是说它可以通过光合作用获得自身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其次,眼虫还可以自由的活动,并且它还可以通过渗透水中营养物质为己用。

因此,眼虫是一种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原生生物,同时它也是唯一一种被发现的介于动物和植物之间的生物。

既像动物又像植物的生物

既像动物又像植物的生物是指从外观上看,它具有植物和动物的双重特点,而满足这个条件的生物有很多,既有植物又有真菌,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捕蝇草和冬虫草。

捕蝇草

捕蝇草是一种被子植物,一般情况下,植物都是自养生物,它们大都通过光合作用合成自身需要的营养物质。但是捕蝇草则不同,它在叶子的顶端长有一个贝壳状的捕虫夹。而且它的捕虫夹能够分泌吸引昆虫的蜜汁,当猎物受到诱惑进入捕虫夹后,它会将捕虫夹合拢,然后开始分泌黏液将猎物牢牢的控制住,最后再分泌消化液将猎物分解吸收。

也就是说捕蝇草虽然是一种植物,但是它却有食肉动物一样的捕猎“器官”。

冬虫草

冬虫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冬春夏草,它是一种真菌,既不是植物也不是动物。但是,从外观上看,冬虫草既有类似植物的根茎,又像一只虫子。其实,这种形态与冬虫草的形成有很大的关系。

首先,冬虫草既然是一种真菌,那它就有寄生性,而它对宿主非常的挑剔,目前仅发现它在蝙蝠蛾科的幼虫上寄生。蝙蝠蛾科下昆虫的幼虫大都是有害的,因为它们是由成虫将卵排于地面上,然后孵化成的幼虫,幼虫孵化后会钻入土里,以植物的根为食。当幼虫钻入土里后,冬虫草的霉菌侵入幼虫体内吸收幼虫体内的营养,然后霉菌的霉丝开始生长,从幼虫体内长出来,进而冲破土层,从外观上看,类似于一棵小草,这就形成完整的冬虫草。因此,霉丝高于地面的部分,加上霉菌与幼虫的结合体共同的构成了冬虫草。而冬虫草之所以像虫子,就是因为在土中的部分就是以虫子为“容器”的。

当然,冬虫草一旦形成就意味着幼虫的死亡,而主宰这个生命体的就是真菌本身了。所以,冬虫草属于真菌,而不是动物或者植物。

总结

严格意义上说,在已知的生物中,只有眼虫是真正从机理上介于植物和动物之间的生物,而像藻类海蛞蝓是一种可以进行光合作用的动物、捕蝇草是一种可以捕猎的植物、冬虫草则是一种具有动物和植物外观的真菌。

相关推荐

最新
精选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