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百科鼠兔交配视频,动物百科鼠兔交配视频大全

老鼠兔大肚子了要几天才生?

荷兰猪、天竺鼠或鼠兔母兔要交配后一个月才能生产

冬眠的动物?

冬眠常见于温带和寒带地区的无脊椎动物、两栖类、爬行类和许多哺乳类(如蝙蝠、刺猬旱獭、黄鼠、跳鼠)等。

一、蛇类蛇是四肢退化的爬行动物的总称,属于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全身布满鳞片,所有蛇类都是肉食性动物,目前全球总共有3000多种蛇类。蛇的活动与季节有很大关系,一般来说,从春末到冬初这一段时间为蛇类的活动期,是蛇摄食和繁殖的时期。冬季气温较低,蛇一般就在干燥向阳的洞穴、树洞或岩石缝隙中冬眠。冬眠是蛇类对低温条件的一种适应,也是蛇类在漫长岁月中所形成的一种遗传特性。蛇类的冬眠并非是一段睡眠时期,而是直接由低温导致的蛰伏状态。

二、蜥蜴类蜥蜴俗称四脚蛇、蛇舅母等,在世界各地均有分布,属于冷血爬虫类,其种类繁多,在地球上分布大约有3000种左右,我国已知的有150余种。大多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其生活环境多样,主要是陆栖,也有树栖、半水栖和土中穴居。很大部分的蜥蜴生活在热带和次热带,如果环境温度低于20度,基本上就死亡了,不存在冬眠。少部分温带原生的蜥蜴可以冬眠,可以多铺点沙石和干草枯叶,放在室内温度较稳定(不能放在经常开空调或暖气的温度剧烈变化的地方),环境较安静的地方即可。

三、龟类龟鳖目俗称龟,其所有成员,是现存最古老的爬行动物,特征为身上长有非常坚固的甲壳,受袭击时龟可以把头、尾及四肢缩回龟壳内,大多数龟均为肉食性。龟是通常可以在陆上及水中生活,亦有长时间在海中生活的海龟,温带种类冬季蛰伏(冬眠),热带种类炎热时期蛰伏(夏眠)。

四、蛙类蛙类是指青蛙、蟾蜍等没有尾巴的两栖动物,在分类上是属于脊索动物门脊椎动物亚门两栖纲,由于皮肤裸露,不能有效地防止体内水分的蒸发,因此它们一生离不开水或潮湿的环境,怕干旱和寒冷,所以大部分生活在热带和温带多雨地区,分布在寒带的种类极少。蛙类(如黑斑蛙)冬眠,通常是隐藏在树根、石块、洞穴或土层中,也有的(如大蟾蜍、中国林蛙)沉入河、湖底的淤泥中冬眠。

五、非洲肺鱼非洲肺鱼生活在淡水中,除了以鳃呼吸外,还能以鳔代肺呼吸,即使是在枯水时期,它们钻入淤泥之中进行夏眠,眠期可达数月之久。但有时间的限制。肺鱼之所以能在水外生活,正如它的名字所显示的,它可以用"肺"来呼吸。

六、蜗牛蜗牛于太冷、太热、太干燥环境都能适应,所冬眠、夏眠旱眠(太干燥情形),每秋,便找寻树根洞穴作休眠场所用层混石灰黏膜贝壳口封起,膜硬化便形道保护身体躯体膜,防止外物侵入层硬膜泛称隔膜,具轻微透气性,使蜗牛能够呼吸存同,任何水都难经散失蜗牛说非重要,假使蜗牛身体冬眠干掉,久便死亡等冬季,所蜗牛便都已酣畅熟睡。

七、贝类贝类属软体动物门中的瓣鳃纲,常见的牡蛎、贻贝、蛤、蛏等都属此类,摄食方式有捕食和滤食之分。捕食性种类又可分为草食性和肉食性,许多原始性腹足类如鲍、马蹄螺、笠贝等和许多肺螺类,如椎实螺、蜗牛、烟管螺等都是草食性,中腹足目中的一些有水管的种类,如凤螺和新腹足目中的种类大多为肉食性的,它们有的摄食动物的尸体,有的吃水螅、环虫、双壳类、蟹类、鱼类等食物。

八、蝙蝠蝙蝠是翼手目动物,翼手目是哺乳动物中仅次于啮齿目动物的第二大类群,唯一一类演化出真正有飞翔能力的哺乳动物,现生物种类共有19科185属961种,除极地和大洋中的一些岛屿外,分布遍于全世界,在热带和亚热带蝙蝠最多。蝙蝠一般都有冬眠的习性,冬眠的地方大都是在洞里,冬眠时新陈代谢的能力降低,呼吸和心跳每分钟仅有几次,血流减慢,体温降低到与环境温度相一致,但冬眠不深,在冬眠期有时还会排泄和进食,惊醒后能立即恢复正常。

九、獾类獾也叫狗獾、欧亚獾,是分布欧洲和亚洲大部分地区的一种哺乳动物,属于食肉目鼬科。依靠灵敏的嗅觉,拱食各种植物的根茎,也吃蚯蚓和地下的昆虫幼虫,或者在溪边捕食青蛙和螃蟹,或者在灌木丛中捉老鼠,甚至吃动物腐烂的尸体。有冬眠习性,在秋季积累大量脂肪,11月入洞冬眠,第二年3月出洞。

十、刺猥刺猬属于哺乳动物中的猬形目,异温动物,在夜间活动,以昆虫和蠕虫为主要食物,一晚上能吃掉200克的虫子,遇敌害时能将身体卷曲成球状,将刺朝外,保护自己,刚出生时刺软眼盲。最普遍的刺猬种类是学名为“欧洲刺猬”的普通刺猬,广泛分布在欧洲、亚洲北部,在中国的北方和长江流域也分布很广,这种刺猬冬天冬眠,在苏南民间又被叫做“偷瓜獾”。

十一、黑熊黑熊是一种森林性动物,活动范围广泛,北方的黑熊有冬眠习性,整个冬季蛰伏洞中,不吃不动,处于半睡眠状态,至翌年3~4月份出洞活动。夏季交配,怀孕期7个月,每胎1~3仔。分布于欧亚大陆的东部、台湾、日本等地的森林地带。

十二、棕熊棕熊亦称灰熊,主要栖息在寒温带针叶林中,多在白天活动,行走缓慢,没有固定的栖息场所,平时单独行动。食性较杂,植物包括各种根茎、块茎、草料、谷物及果实等,喜吃蜜,动物包括蚂蚁、蚁卵、昆虫、啮齿类、有蹄类、鱼和腐肉等,在冬眠时体温、心跳和排毒系统都会停止运作,以减少热量及钙质的流失,防止失温及骨质疏松。

动物百科鼠兔交配视频,动物百科鼠兔交配视频大全

十四、北极熊北极熊是世界上最大的陆地食肉动物,是一种能在恶劣的环境下生存的动物,其活动范围主要在北冰洋附近有浮冰的海域。一般说来北极熊在每年的3.5月非常活跃为了觅食辗转奔波于浮冰区,过着水陆两栖的生活。在严冬北极熊外出活动大大减少,几乎可以长时间不吃东西,此时它们寻找避风的地方卧地而睡。呼吸频率降低进入局部冬眠。所谓局部冬眠,一方面是指它们并非如蛇等动物的冬眠,而是似睡非睡一旦遇到紧急情况便可立即惊醒,应付变故。另外,北极熊只是在较长的一段时间里不吃不喝,而不是整个冬季。

十五、极地松鼠极地松鼠主要在地面上活动,打地洞居住,主要以植物为食,有时也吃一些昆虫、腐肉或其他小动物。在夏季以牧草、苔原植物、种子和水果为食,以增加体内的脂肪准备冬眠,有贮备食物越冬的习性,像松鼠一样,会利用颊囊将食物运到洞穴地道里储藏进来,直到新的植被生长。在冬季时进入冬眠状态,用地衣,草叶和麝牛毛衬在洞穴内。在冬眠过程中,它们的大脑和核心温度可降低到冰点以上,其心跳下降。结肠和血液的温度冷却到零度以下。体温下降低至-2.9℃,在哺乳动物中,是已知的自然姿态下最低的体温。

猫科动物有哪些?

常见的猫科动物有老虎、狮子、猎豹、兔狲、猫、猞猁等。猫科动物分为猎豹亚科、猫亚科、豹亚科3个亚科,共有15属38种。

1、猎豹属。仅1种,即猎豹。斑纹较深,背部具黑色条纹,是基因突变引起的变种,不是亚种。猎豹体长100~150厘米,尾长70~90厘米,体重35~72千克。雄性略大于雌性。栖息于有丛林或疏林的干燥地区,平时独居,仅在交配季节成对,也有由母豹带领4~5只幼豹的群体。是奔跑最快的哺乳动物,时速可达120公里。以羚羊等中、小型动物为食。除以高速追击的方式进行捕食外,也采取伏击方法,隐匿在草丛或灌木丛中,待猎物接近时突然窜出猎取。每胎2~5仔。寿命约15年。分布于非洲大部地区和亚洲的伊朗、巴基斯坦、阿富汗及邻近地区。

2、猫属。包括荒漠猫、丛林猫、沙丘猫、黑足猫、野猫5种。荒漠猫分布于青海西部和四川北部,为中国特有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丛林猫分布于亚洲中西部。沙丘猫分布于非洲北部、阿拉伯半岛以及亚洲中部。黑足猫分布于非洲南部少数地区。野猫有多个亚种,主要包括欧洲、非洲和亚洲三个群系。现代家猫作为一个种有近250个品种,如美国短毛猫、英国短毛猫、东方短毛猫、异国短毛猫、苏格兰折耳猫、波斯猫、暹罗猫、喜马拉雅猫、加拿大无毛猫、布偶猫、德文卷毛猫、金吉拉猫、土耳其安哥拉猫、美国卷耳猫、阿比尼亚猫等。

3、兔狲属。仅1种,即兔狲。体形粗短,大小似家猫,体重2~3千克,栖息于沙漠、荒漠、草原或戈壁地区,能适应寒冷、贫瘠的环境。常单独栖居于岩石缝里或利用旱獭的洞穴,通路弯曲,深2米以上。夜行性,多在黄昏开始活动和猎食。视觉和听觉发达,遇危险时则迅速逃窜或隐蔽在临时的土洞中。腹部的长毛和绒毛具有很好的保暖作用,有利于长时间地伏卧在冻土地或雪地上,伺机捕猎。叫声似家猫,但较粗野。主要以鼠类为食,也吃野兔、鼠兔、沙鸡等。分布于中亚及中国华北、西北和西南地区。

4、豹猫属。有豹猫、扁头豹猫、锈斑豹猫、渔猫4种。体长约100厘米,尾长约40厘米,体重约4千克,树栖,攀爬能力强,夜行性。其与家猫杂交繁育的后代称“孟加拉豹猫”,是很受欢迎的宠物猫品种。扁头豹猫分布于马来半岛、苏门答腊和婆罗洲,较为罕见,喜食果实、植物块茎和鱼。锈斑豹猫分布于印度南部和斯里兰卡,体长约45厘米,尾长约22厘米,体重约1.3千克,是体型最小的猫科动物。豹猫广泛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各地。

5、薮猫属。仅1种,即薮猫,有约19个亚种。体长约有67~100厘米,四肢近100厘米,是猫科动物中四肢比例最长者。耳大,听觉发达。栖息于水源充足的高草草原地带,善攀爬跳跃,捕捉各种小型脊椎动物,乃至小羚羊。圈养状态下的最长能活20年。因毛皮华丽而被大量捕杀。分布于非洲撒哈拉沙漠以南的大部分地区。

6、金猫属。有婆罗洲金猫和金猫2种。婆罗洲金猫仅分布于印度尼西亚加里曼丹岛,体长约53~67厘米,体重约2.3~4.5千克,野外数量极其稀少。金猫有3个亚种,指名亚种分布于喜马拉雅山脉和东南亚,华南亚种分布于中国东南部,西南亚种分布于中国西南部。体长约90厘米,尾长约50厘米,体重约12~16千克。体色变异较大,黄色、黑色等均有。除在繁殖期成对活动外,一般独居。夜行性,以晨昏活动较多,白天栖于树上洞穴内,冬季常有白天活动的现象。

7、非洲金猫属。仅1种,即非洲金猫。分布西非和中非的热带雨林地区。体长61~100厘米,尾长16~46厘米,肩高约39~55厘米,雄性体重在11~14千克,雌性约6千克。在非洲,非洲金猫被认为是“花豹之子”或“花豹的兄弟”,因为当地人相信非洲金猫总是伴随着花豹。人们把非洲金猫当作一种凶猛的动物并对其充满畏惧,在很多地区非洲金猫是当地部落的图腾。

8、美洲金猫属。仅1种,即美洲狮,有6个亚种。体长105~196厘米,尾长约67~78厘米,肩高55~80厘米,体重34~72千克,为猫亚科中最大者。雄性比雌性大近1倍。全身为单一的灰色、红棕色或红色。栖息于除热带雨林外的各种环境,生活于森林、丛林、丘陵、草原、半沙漠和高山等多种生境,可以适应多种气候和自然环境。美洲狮是一种喜欢在隐蔽、安宁的环境中生活的动物。善于攀爬和跳跃,独居,全天均可活动,以各种脊椎动物为食。广泛分布于美洲。

9、细腰猫属。仅1种,即细腰猫。体较细长,似黄鼬,头体长约50~77厘米,尾长33~61厘米,体重4.5~9千克。毛色有黑、灰褐和棕红三个色型。栖息于海拔2000米以下的低洼地带,栖地于靠近流水源头的低地灌木地带,独居,捕食各种小型脊椎动物。其猎物有鱼、小型哺乳动物、爬虫动物和鸟类。数量较少,分布于南美洲,已引入北美南部。

10、虎猫属。有8种,如虎猫、小斑虎猫、长尾虎猫等。虎猫体长30~90厘米,尾长30~40厘米长,肩高约45厘米,体重11~16千克,雄性略大。分布于美洲,从美国得克萨斯州到阿根廷北部。小斑虎猫为该属体型最小者,最大者不过2.8千克,数量稀少。分布于南美洲。长尾虎猫尾长,极善攀爬,踝关节能旋转180度,后足可钩住树枝,甚至倒垂于树上。分布于美洲,从墨西哥到乌拉圭。

11、草原猫属。有南美草原猫、乔氏猫、南美林猫3种,南美草原猫分布于南美洲南部和西部高原地区,乔氏猫分布于南美洲的玻利维亚、阿根廷、巴西南部和巴拉圭等国家的森林和丛林地带,南美林猫分布于南美洲西南的狭长区域,包括智利中部和南部,以及阿根廷巴塔哥尼亚地区安第斯湖附近的部分地带。体型均似家猫。因毛皮而被捕杀,数量下降。

12、山原猫属。仅1种,即山原猫,为所有野生猫科动物中最美丽的动物之一。总长74~85厘米,体长57~64厘米,尾长35~48厘米,肩高36厘米,体重4千克。山原猫的外观像雪豹,约有家猫的大小,但尾巴较长,有一身银灰色带光泽的皮毛,有斑纹及斑点。栖息于海拔5000米以上寒冷多风、植被稀少的高山地区。分布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包括玻利维亚西南部、秘鲁南部、阿根廷西北部和智利北部。

13、狞猫属。仅1种,即狞猫,包括7个亚种,体长60~95厘米。栖息于干燥的旷野,也有在山区、树丛和沙漠活动的踪迹。白天躺在洞穴中,半夜外出觅食,主食鸟类、小兽。跳跃能力极强,能捕捉降落或起飞时的鸟类。以小家族形式在一起,有一定的领地,并用尿液标记领地的范围。2岁性成熟,寿命约17年。因毛皮而被猎杀,数量减少,分布于非洲中部和西部,以及亚洲西南和印度西北部地区。

14、猞猁属。有4种,即加拿大猞猁、猞猁、西班牙猞猁、短尾猫,体型中等,体粗壮,尾短,耳尖具毛簇。加拿大猞猁分布于北美北部,体形较小,毛深且色淡,以灰色和红棕色为主,偶有灰蓝色变种,斑点较浅。猞猁分布于欧亚大陆,有8个亚种,体长90~130厘米,体重18~32千克,为该属体型最大者。西班牙猞猁分布于欧洲西南部的伊比利亚半岛,包括西班牙和葡萄牙,体形较小,体色较浅,斑点较深。短尾猫分布于北美大部分地区,有11个亚种,体长72~98厘米。猞猁属多栖息于较寒冷的森林灌丛地带,独居,无固定巢穴,善攀爬和游泳,夜行性,耐饥性强,捕食各种小型哺乳动物和鸟类,为珍贵毛皮兽。

15、云豹属。仅2种,即云豹和马来云豹。云豹有3个亚种,头体长61~106厘米,尾长55~9厘米,体重16~23千克,为豹亚科最小者,身体两侧有6个云状的暗色斑纹故名,瞳孔长方形,犬齿锋利,与前臼齿之间的缝隙较大,其长度比例在猫科动物为最。马来云豹曾经是云豹的亚种之一,2006年升级为独立物种,夜间活动,善爬树,从树上跃下捕食猴、鸟、鼠、野兔、小鹿等小哺乳动物,偶偷吃鸡、鸭等家禽。

猫科动物的统一特征

猫科动物体型中、大,躯体均匀,四肢中长,趾行性。头大而圆,吻部较短,视、听、嗅觉均很发达。犬齿及裂齿极发达;上裂齿具三齿尖,下裂齿具2齿尖;臼齿较退化,齿冠直径小于外侧门齿高度。皮毛柔软,常具显著花纹。前足5趾,后足4趾;爪锋利,可伸缩(猎豹属爪不能完全缩回)。尾一般较发达。

印度猫有哪些品种?

众所周知,印度是一个有许多大型猫科动物的国度,例如亚洲狮、孟加拉虎、花豹、雪豹、云豹(曾经还有亚洲猎猎豹)。除此之外,在印度还生活着许多小型野生猫科动物。它们的体型比大型猫科动物小很多,有的是热带丛林中的小精灵,有的是荒原广漠中的使者,有的是沼泽地里的捕鱼高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下8种生活在印度的小型猫科动物吧。


1. 丛林猫(中国有分布)



丛林猫的名字与它们的真实生活习性并不贴切,乍一听,我们会以为丛林猫是生活在热带雨林中的猫科动物,事实上它们典型的栖息地是芦苇丛、香蒲丛以及湖泊周围潮湿的低地森林。丛林猫的四肢比例较长,棕黑色的短尾巴,皮毛呈沙棕色,没有斑纹,它们擅长奔跑,跳跃和攀爬,是印度野外常见的猫科动物。


2. 沙漠猫(中国无分布)



沙漠猫又名沙丘猫,它们通常在印度干燥的沙漠地区出没。沙漠猫长着大大的脑袋和耳朵,小短腿,体重在3kg左右。沙漠猫昼伏夜出,喜欢在夜间捕食老鼠、蜥蜴和昆虫一类的动物,是典型的“夜猫子”。为了隔离沙漠发烫的地表,它们的脚底的肉垫厚厚的,还长有浓密的毛,所以它们可以轻松在沙漠中驰骋奔跑,不受炎热天气的阻碍。


3. 金猫(中国有分布)



金猫即亚洲金猫,它们比家猫大一些,常常在印度森林中出没。亚洲金猫的皮毛颜色种类繁多,根据它们的皮毛颜色可分为红金猫、灰金猫、花金猫等。在印度,还有更少见的黑金猫分布。


4. 兔狲(中国有分布)



兔狲是一种表情非常丰富的小型野生猫科动物,它们通常栖息于荒漠、草原、高原和戈壁地区,对贫瘠的环境适应能力很强。由于兔狲自身免疫能力很差,对家猫而言常见的弓形虫都能轻易要了它们的命,因此不适合家养。兔狲体型粗短,视觉和听觉比较发达,皮毛厚重利于保暖,它们擅长伏击,经常以老鼠,野兔,鼠兔和沙鸡等为食。它们原产于中亚和欧洲,在印度的种群数量很少,主要分布在印度北部。


5. 石纹猫(中国有分布)



石纹猫是一种有着粗圆长尾巴的猫科动物,它们的长尾巴和身体几乎等长,尾毛蓬松,有模糊斑纹和小斑点。石纹猫以其大理石圆形或卵圆形斑纹的皮毛而得名,外形与云豹相似,所以又有“小云豹”之称。石纹猫分布于印度、尼泊尔、缅甸等国,最适宜的栖息地是热带和亚热带的森林地区。在我国云南也有石纹猫分布,人们常称其为云猫。


6. 豹猫(中国有分布)



豹猫体形匀称,短吻大眼,瞳孔直立,圆头圆脑,是一种犬齿发达、咬合力较强的中型猫科动物。它们广泛栖息于山野林地和灌木丛,分布海拔高度从低海拔海岸带到海拔3000m高山林区,环境适应能力很强,在亚洲广泛分布,在印度有一定数量的种群。豹猫是夜行动物,喜欢独居,只有在求偶交配季节雌雄个体才会相会。


7. 锈斑豹猫(中国无分布)



锈斑豹猫与黑足猫并列为世界上最小的野生猫科动物,它们的皮毛呈灰棕色,背部和身体两侧有铁锈般的斑点。锈斑豹猫主要生活在印度的热带干旱森林和草原,其种群在斯里兰卡的热带雨林中也有一定的的分布。锈斑豹猫善于攀爬,昼伏夜出,算是一种半树栖猫科动物。


8. 渔猫(中国曾经有分部,现在可能没有了)

渔猫多分布在印度、孟加拉和斯里兰卡等国,是一种偏爱生活在河畔灌丛地带、芦苇丛和热带海岸常绿林的小型猫科动物。它们主食鱼类,擅长下水捕鱼,生性凶猛,难于驯养,特立独行。在猫科动物中,渔猫是数一数二的游泳高手,游泳时它们通常用自己的尾巴来掌控方向。同时,它们的脚趾之间的半蹼可以帮助它们在水中更加自如地行动。

相关推荐

最新
精选

相关文章